汉L EV 2800公里长途测试(3),穿越秦岭,续航和驾驶表现如何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汉L EV的仪表盘跳出2800公里总里程的瞬间,我们正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深入秦岭腹地。这次穿越不仅是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致敬,更是对一款豪华纯电轿车在复杂工况下的深度检验——从熙攘都市到险峻山峦,从零下寒区到高温平原,汉L EV用真实表现诠释了何为“全能型选手”。

续航:不惧温差的长跑健将

驶离西安城区时,605公里的CLTC续航数字在仪表盘上闪烁着令人安心的光芒。穿越秦岭北麓的低温路段(-5°C至5°C),热泵空调与电池预加热系统协同发力,实测能耗稳定在18.5kWh/100km左右。令人惊喜的是,即便在连续爬升海拔1200米的山路中,续航兑现率仍达78%,这意味着实际可行驶里程始终贴合驾驶者的心理预期。当车辆翻越分水岭进入陕南温润地带,续航表现更显从容,空调制冷下的能耗反而低于严寒工况,印证了其全域温度适应能力。

汉L EV 2800公里长途测试(3),穿越秦岭,续航和驾驶表现如何-有驾

底盘:刚柔并济的山路艺术家

秦岭的“九曲十八弯”是检验操控的天然试炼场。汉L EV搭载的多连杆可变阻尼悬挂展现出精妙平衡:在运动模式下,减震器阻尼自动增强,过急弯时侧倾抑制堪比性能轿车,方向盘的精准指向让连续发卡弯变得行云流水;切换至舒适模式,悬挂系统立刻化身“道路熨斗”,将碎石路面的细碎震动过滤得干干净净。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底盘隔音——三层隔音玻璃配合声学包,即使以100km/h掠过粗糙柏油路面,传入舱内的也仅是低沉白噪音,后排乘客得以在Nappa真皮座椅上安然入眠。

汉L EV 2800公里长途测试(3),穿越秦岭,续航和驾驶表现如何-有驾

充电:高压快充的从容之道

穿越途中三次补能经历颇具代表性:在汉中服务区,800V高压平台与120kW超充桩相遇,10%-80%充电仅耗时28分钟,一杯咖啡未尽已然满电启程;行至偏僻小镇,兼容性广泛的充电接口轻松匹配当地60kW快充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露营时的反向供电(V2L)功能——连接3kW放电枪后,汉L EV瞬间化身移动电站,帐篷内的电烤炉、投影仪持续工作3小时,电量仅下降8%。这种“无焦虑补能生态”,正是长途旅行的底气所在。

汉L EV 2800公里长途测试(3),穿越秦岭,续航和驾驶表现如何-有驾

智能:隐形护航的贴心伴侣

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在盘山高速中展现出成熟一面。自适应巡航面对隧道群的车流加减速极为线性,车道居中功能在曲率较大的弯道依然稳定贴线行驶。更人性化的是系统交互逻辑:HUD抬头显示将导航箭头直接投射在蜿蜒的山道路面上,驾驶者无需分心查看中控屏;语音指令“调高空调温度并打开座椅按摩”被瞬间执行,即便是带着陕南方言的指令也识别无误。这种“无感却无处不在”的科技关怀,让300公里连续驾驶变得轻松惬意。

汉L EV 2800公里长途测试(3),穿越秦岭,续航和驾驶表现如何-有驾

空间:移动的舒适会客厅

经历8小时长途跋涉后,汉L EV的座舱优势愈发凸显。后排纯平地台让三位成年人从容安坐,座椅通风功能化解了南方潮热天气的黏腻感。副驾的12.3英寸娱乐屏并非摆设——当车辆穿越30公里漫长隧道时,家人通过分屏功能同步观看剧集,配合丹拿音响的环绕声场,压抑的隧道环境竟变得愉悦起来。前储物箱与后备箱巧妙容纳了全套露营装备,电动尾门一脚踢功能在双手提着秦岭土产时显得尤为贴心。

汉L EV 2800公里长途测试(3),穿越秦岭,续航和驾驶表现如何-有驾

暮色中驶出秦岭最后一个隧道,仪表盘显示剩余续航仍有162公里。此刻回望重峦叠嶂的山影,忽然理解了一款优秀电动车的真正价值:它不仅是动力单元的革新,更是将续航可靠性、底盘适应性、补能便捷性与座舱舒适性融为一体的出行艺术品。汉L EV用2800公里证明,当技术突破与用户场景深度共鸣,里程焦虑终将化作天地任驰骋的从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