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四部门出手:科创金融迎来政策东风,四大方向引领产业变革

2025年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四部门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明确提出“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大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战略方针。这一政策信号不仅是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化落实,更标志着我国科技金融体系进入新一轮升级周期,旨在通过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行等四部门出手:科创金融迎来政策东风,四大方向引领产业变革-有驾

政策核心:四大投向破解科创融资难题

此次政策组合拳直击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痛点,明确四大支持方向:

投早、投小: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特征,通过再贷款工具定向支持。例如,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已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其中1000亿元专项用于初创期企业首贷,4000亿元支持技术改造项目。

投长期:延长贷款期限至1年并可展期两次,匹配科技研发周期。专家建议未来可进一步延长展期次数,降低企业还款压力。

投硬科技: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战略领域,通过“创新积分制”筛选优质企业,建立备选库。

央行等四部门出手:科创金融迎来政策东风,四大方向引领产业变革-有驾

工具创新:再贷款+担保体系构建风险共担机制

政策工具箱呈现两大创新:

再贷款扩容:8000亿元再贷款以1.75%低利率引导金融机构放贷,覆盖21家银行。

担保体系升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分险比例最高达40%,省级再担保机构不低于20%,市县级机构风险压力显著降低。

费率优化:再担保费率单笔500万元以下不超0.3%,推动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央行等四部门出手:科创金融迎来政策东风,四大方向引领产业变革-有驾

生态构建:全链条服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政策强调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产品创新: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解决传统抵质押物不足问题。

资本市场联动: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运用风险分担工具支持股权机构发债融资。

区域试点:推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科创中心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经验。

市场影响:资金活水浇灌产业升级

政策效应已逐步显现:

贷款增速:科技型企业贷款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资本市场活跃: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向硬科技领域聚集。

风险分担:中央财政对新增代偿单独测算,地方财政完善考核机制。

挑战与展望:平衡风险与创新是关键

尽管政策力度空前,仍需关注两大挑战:

长周期匹配:科技研发平均周期超5年,需探索更长期限的信贷产品。

风险定价:硬科技领域技术迭代快,需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工具持续优化,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将形成“股权+债权+保险”的多层次支撑,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金融动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