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个亿,搁谁手里都得掂量掂量,搁银行里吃利息,那也够几辈子舒坦日子了。可这笔钱,扔进新能源汽车这无底洞里,愣是没听见个响儿。拜腾汽车,当年顶着“中国特斯拉”的帽子招摇过市,如今呢?钱窟窿填满了,车影儿都没见着,反倒落了个“零食批发商”的诨名,还被央视拎出来敲打。这事儿,怎么听都觉着赛博朋克。
想当初,拜腾那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创始人是宝马i8的操盘手,团队里都是汽车圈的老炮儿,资本也跟打了鸡血似的,一上来就砸钱。又是圈地盖厂,又是满世界设研发中心,排场那叫一个足。概念车一亮相,那块横贯中控的48寸巨幕,确实够抓眼球。所以说,拜腾当年能跟蔚来、小鹏、威马平起平坐,真不是浪得虚名。
可就坏在这“花钱”上了。硅谷那办公室,租金贵的吓人,结果常年闲置;员工的零嘴,那是奔着米其林三星去的,比利时巧克力、神户牛肉干,专挑贵的上;高管出差,不住总统套房都觉得跌份儿,欧洲考察一趟,花的钱够买20台试装车。更离谱的是,千把号人的公司,硬是整出了29个副总裁的编制,产品方案三天两头改,活像在玩过家家。北美办公室一年光是零食就干掉5000万,这怕不是养了一群饕餮?
光看这零食,就能嗅出点不对劲儿。这哪里是造车,简直是把投资人的钱当成自家提款机,随便划拉。
到了2019年,本该是量产冲刺的关键节点,结果CEO撂挑子跑美国“疗养”去了,留下另一位在那儿孤军奋战。技术路线也朝令夕改,一会儿押宝纯电,一会儿又想搞氢能源,把供应链厂商都搞懵圈了。人家蔚来、小鹏忙着铺换电站,拜腾倒好,把大把钞票砸在浮夸的发布会上,搞那些华而不实的玩意儿。核心专利没几项,面子功夫倒是做足了。
后来,撞上了疫情,全球资本市场也瑟瑟发抖,拜腾的C轮融资彻底歇菜了。南京工厂欠着供应商一大笔钱,直接瘫痪了。硅谷的团队也卷铺盖走人了。欠薪1400名员工9000万,这下,想不被央视点名都难如登天。
金主爸爸断供了,拜腾开始断臂求生,裁员、卖地、找下家。跟富士康眉来眼去了一阵子,结果因为股东们闹不和,吹了。后来又勾搭上几个潜在买家,也都无疾而终。
归根结底,拜腾的溃败,是内外夹击。内部管理一塌糊涂,高管们内斗不断,花钱如流水,压根儿没把心思放在正经事上。外部环境也恶劣,新能源汽车赛道拥挤不堪,拜腾又不是头部玩家,融资越来越难。86亿的债务,像一座大山,压得它喘不过气。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失败甩锅给“时运不济”或者“市场残酷”时,是不是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症结?比如,公司治理的漏洞,管理层的短视,以及对技术创新的漠视。
2023年,拜腾想把工厂建设技术打包卖给罗马尼亚一家公司,结果只捞到一点技术许可费,股权收购也泡汤了。今年,拜腾南京的汽车制造基地被拍卖了,母公司的家底也都被变卖了。至此,拜腾算是彻底over了。
这事儿,活脱脱就是现代版的“买椟还珠”。一帮人抱着金饭碗,不是想着怎么填饱肚子,而是比谁的碗更精致,结果饿死了。
回首往昔,拜腾留下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一部血泪史。一部关于如何把天胡开局打成烂摊子的警示录。一部关于本末倒置,关于初心蒙尘的活教材。
84亿打了水漂,留下的不该只是叹息,更应该有深刻的反思。毕竟,造车不是儿戏,也不是靠PPT就能忽悠成功的。脚踏实地搞研发,兢兢业业做产品,才是王道。不然,再多的真金白银,也只能换来一声叹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