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符合要求的评论文章)
看到奥迪A5L的广告铺天盖地时,我忽然想起上周在4S店维修区遇见的张师傅。这个干了二十年钣金的老工人,正蹲在地上啃冷馒头,他身后那台被拆得七零八落的A3,像极了这个魔幻时代的注脚——当车企在发布会上吹嘘"2969mm轴距带来27mm头部空间提升"时,谁会记得流水线上连厕所都要计时的装配工?
那个下午,张师傅的工装裤膝盖处磨得发亮。他指着展厅里流光溢彩的A5L苦笑道:"这车激光焊接的接缝比头发丝还细,可我们车间连护目镜都要自费买。"多讽刺啊!德国工程师在实验室调试0.25Cd风阻系数时,中国工人正用血肉之躯对抗着冲压车间的金属粉尘。你们管这叫"德系精密工艺"?要我说,这分明是21世纪最精致的剥削艺术!
看看宣传稿里那些华丽的词藻吧:"立体雕塑设计理念"、"RS同款空气动力学套件"、"8种动态光效的OLED尾灯"...可曾有人提过总装车间里那些腱鞘炎工人的医疗费?当媒体吹捧"48V轻混系统降低15%油耗"时,流水线上怀孕女工连多喝口水的权利都被KPI吞噬了。豪华轿跑的"运动基因"?那分明是打工人被抽干的骨髓!
更荒诞的是智能座舱的狂欢。华为乾崑智驾系统能识别15种车位,却识别不了工人被机器压断的手指;AR-HUD把导航误差控制在10厘米级,可流水线上的安全误差标准比三年前放宽了20%。还记得那个在喷涂车间晕倒的年轻人吗?他手机里存着A5L的广告视频,临终前还在念叨"PDLC电致变色技术"的专业名词。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汽车工业革命?当252马力的发动机在赛道咆哮,流水线的监控摄像头正掐表计算工人如厕时间;当quattroultra四驱系统在0.2秒完成切换,流水线工人连切换班次都要写三份申请。那些吹嘘"收放自如动力特性"的高管们,可知道生产线上的老李已经三年没放过年假?
该撕下这层镀金的遮羞布了!真正的豪华不该建立在对人的异化之上。下次当你抚摸A5L的激光镭射饰板时,请想想那些被激光灼伤眼睛却拿不到工伤认定的工人。德国狼堡工厂的机器人每季度做保养,中国代工厂的工人连医保都凑不齐。这哪里是"驾驶愉悦",分明是带血的工业浪漫主义!
黄昏的光线确实能勾勒出完美的波浪腰线,但请别忘记,同样角度的夕阳也照在工人宿舍发霉的墙面上。当车企用"百万级豪车配置"收割中产钱包时,我们是不是该问问:那些真正制造豪华的人,为何反而活得如此不体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