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高科技缺陷,别被宣传迷惑,这些坑要避开

现在咱们老百姓的生活里,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个越来越普遍的大件儿了。

大家伙儿聊起来,都觉得这电动车代表着未来,科技感十足,什么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听着就让人心动。

可是,买车毕竟不是买手机,图个新鲜时髦就完了,这车是要天天开,要上路跑的,安全和实用才是硬道理。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高科技缺陷,别被宣传迷惑,这些坑要避开-有驾

最近很多人就发现,一些新能源车上吹得天花乱坠的“高科技”配置,真正在日常用起来的时候,非但没带来多少方便,反而添了不少堵,甚至还有安全上的隐患。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些让人又爱又恨的“高科技”设计,看看它们背后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坑”。

先从最让北方车主头疼的问题说起吧,那就是电池的低温表现。

这可不是小事,直接关系到咱们的出行半径和便利性。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高科技缺陷,别被宣传迷惑,这些坑要避开-有驾

很多车主都有这样的经历,头天晚上把车充满电,看着续航显示五六百公里,心里踏实得很。

结果第二天一早,赶上个零下十来度的天气,一上车就傻眼了,续航里程“duang”一下就掉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这感觉就像手机电量从满格瞬间跳到红色,那种焦虑感谁经历谁知道。

好不容易开到充电站,发现充电速度也跟着“冻僵”了,平时一小时能充好的电,现在可能得花上两个小时,干等着也不是,走也不是,特别耽误事。

更让人没底的是,有些品牌的车子,比如像大众的ID系列,在零度左右的临界温度,中控大屏就可能给你来个突然黑屏,导航、雷达、倒车影像全部罢工。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高科技缺陷,别被宣传迷惑,这些坑要避开-有驾

你想想看,开在路上,车子瞬间变成了“睁眼瞎”,这对驾驶员的心理压力有多大,简直就是拿安全开玩笑。

说完了冬天,再聊聊夏天。

现在很多新能源车都喜欢配一个硕大的全景天幕,从前排一直延伸到后排,看着确实通透敞亮,很有未来感。

可一到夏天,这块大玻璃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放大镜”,把车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移动桑拿房”。

就拿特斯拉的Model Y来说,在室外四十度的高温天气里,就算空调开到最大,头顶还是能感觉到一股灼热感,阳光直愣愣地晒在头皮上,时间长了都觉得烫手。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高科技缺陷,别被宣传迷惑,这些坑要避开-有驾

别太相信厂家宣传的什么“多层隔热涂层”,在烈日面前,那点作用实在是杯水车薪。

长期这样暴晒,对车内装饰的伤害也是不可逆的。

很多车主反映,新车才用了一年,车里的塑料件就开始发脆,甚至出现细微的裂纹,皮质座椅也被晒得发干发硬,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和弹性,看着就像一辆开了三四年的旧车,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再来说说那个为了美观和降低一点点风阻而设计的隐藏式门把手。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高科技缺陷,别被宣传迷惑,这些坑要避开-有驾

这个设计在展厅里看,确实显得车身线条流畅,很有高级感。

可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它就能把人急死。

在北方零下十几度的冬天,洗车后或者雨雪天气后,门把手的缝隙里残留的水分很容易结冰,把整个把手冻得死死的。

网上能看到不少车主分享的“解冻”经历,有的拿着热水壶小心翼翼地浇,生怕伤了车漆;有的只能用手指或者卡片一点点地抠冰,大冷天里冻得手通红,就为了能拉开车门。

这种狼狈的体验,和它所标榜的“高科技”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高科技缺陷,别被宣传迷惑,这些坑要避开-有驾

这还只是不方便,更严重的是安全问题。

如果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导致全车断电,这个依靠电机弹出的门把手很可能就失灵了,无法自动弹出。

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小米SU7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因为门把手的设计问题,在紧急情况下给外部救援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为了那微乎其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续航提升,却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一道“生命之门”的阻碍,这个取舍是否值得,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接下来是车内那个越来越大的中控触摸屏。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高科技缺陷,别被宣传迷惑,这些坑要避开-有驾

为了所谓的“简约”和“科技感”,设计师们大刀阔斧地砍掉了绝大部分实体按键,把空调、音量、除雾这些常用功能一股脑儿全塞进了屏幕里。

结果就是,操作起来变得异常繁琐。

比如开车途中,前挡风玻璃突然起雾了,以前开燃油车,随手一摸就能找到除雾按键,一秒钟解决问题。

现在呢?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高科技缺陷,别被宣传迷惑,这些坑要避开-有驾

你得先在屏幕上找到空调控制界面,再从一堆虚拟图标里找到除雾功能,视线要离开路面好几秒,操作步骤多了好几倍。

这种设计在行驶中无疑增加了安全风险。

而且,车机系统的稳定性和流畅度也是个大问题。

根据全球知名的J.D.Power发布的《2024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显示,关于车机系统的故障和抱怨数量增长得最快,成了车主们投诉的重灾区。

卡顿、死机、黑屏时有发生,一旦这块大屏“罢工”,整辆车的基础功能都可能无法调节,让人非常无奈。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高科技缺陷,别被宣传迷惑,这些坑要避开-有驾

还有一些挑战我们传统驾驶习惯的设计,也值得商榷。

比如一些车型上出现的半幅式方向盘,样子很像赛车或者飞机的操纵杆,看起来很酷,但实际驾驶起来隐患不小。

它的握持面积比传统圆形方向盘小很多,在需要快速、大幅度转向的紧急避险情况下,很容易因为力道不够或者手滑而导致操控失误。

另外,像新出现的电子外后视镜,用摄像头取代了传统镜片,听起来很高科技,但目前技术还远谈不上成熟。

图像传输存在零点几秒的延迟,在高速公路上,这点延迟就足以让你对后车的距离和速度产生误判。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高科技缺陷,别被宣传迷惑,这些坑要避开-有驾

而且摄像头在雨雪天或者光线不好的夜晚,成像质量会大打折扣,屏幕上显示的图像还可能存在畸变,看久了容易头晕。

更现实的问题是,这套系统的维修成本极其高昂,是传统后视镜的十几倍,如果不小心剐蹭到,维修费用动辄上万,实在是“伤不起”。

最后聊聊单踏板模式,这个功能在很多电动车上都有,它的原理是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实现松开“油门”踏板就带来越来越强的减速效果,理论上能提升续航。

但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驾驶员“右脚控制油门、需要减速就移到刹车踏板上”的肌肉记忆。

时间长了,一旦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大脑可能会下意识地做出“抬脚”这个动作来减速,而不是果断地去踩刹-车踏板,这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一些与特斯拉相关的事故中,关于驾驶员是否“踩错踏板”的争论就与此有关。

好在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风险,即将实施的新规就要求,单踏板模式不能作为主要的制动方式,车辆必须保证机械刹车踏板的最高优先权。

此外,强烈的能量回收带来的拖拽感,也让很多乘客感到不适,容易晕车,对于习惯了燃油车平顺减速的驾驶员来说,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