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琢磨了一下别克至境L7、风云A9L跟领克10EM-P这三款车,其实根本甭说谁能吊打谁,差别还真就没那么大。尤其是放到现在国产新能源和合资新能源的格局里,这三兄弟基本上就是各有特长,撕不动那种劲儿。
我不光是从配置单看,最近还和一个风云A9L的销售小哥聊了聊,他跟我讲风云A9L260博雅奢享版,价格17万出头,比别克L7那个尊享版贵了3千块,但其实多出来的东西不少:从245宽胎开始,九气囊的安全配置,后方碰撞预警,还有哨兵模式、千里眼这些智能辅助。更别说后排隔音玻璃、座椅按摩、零重力副驾,还有23个扬声器和256色氛围灯,甚至香氛和CDC都有了。挺丰富的。
反观别克至境L7尊享版,虽然价格低了点儿,但它的优势是在电池容量和动力上。40.2kWh的大电池,实际续航能多出42公里,0-100加速5.9秒,最大功率343匹电机,这些数据在合资里算硬指标了,也挺诱人的。外放电还能给你6千瓦,比风云A9L多了不少实打实的电量。说它大电池值钱,我是觉得没毛病。
但问题是,这3000块钱的差价换0号零重力座椅和各种软装,没准档次感更让人爽一点。毕竟现在一个零重力座椅,单卖都得1万起步,3000块钱得到这体验还挺反常规——等于捡了便宜,怎么说?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拿领克10EM-P四驱Ultra 1204版来对比吧,17万2左右价格,跟别克L7还差2000块钱。配置很扎实,四驱(虽然有争议,有人说是假四驱,但零百加速也是5.9秒),胎宽同样245,电池用的是宁德时代的。这车还带激光雷达,智能辅助驾驶算是三级半的水平,能顶城区和高速辅助。再加上哈曼卡顿音响、23个扬声器、23色氛围灯、真皮方向盘还有HUD大抬头,细节丰富。
领克10EM-P没错,续航和电池度数比别克差点,官方写的差22度电左右,估算这算500块/度电,差不多值11-12千块钱的电池差价。但领克弥补了配置部分,特别是智能驾驶和座椅体验,那个HUD和高通芯片估计能值4000-5000块了,如果算上这些软硬件的实际体验,那差价不算太大。
这里得提一句,我之前说合资车型被国产吊打有点简单化了。现在想想,合资车倒也不是完全没招,它们最大的底气还是在电池和续航硬指标上。但是软装和智能辅助部分,国产能比的确更统筹,更有人情味,就像装修新家和砌砖房的差别。
特别是至境L7,最近发现它搭载了6千瓦的外放电功能,说真的这点我之前没太当回事,但拿来露营或者应急,确实方便。平时车里跟个小音响一样,充电桩不方便还有个备用电源,这细节让人感觉挺贴心。
说回风云A9L,试驾时那个副驾零重力按摩座椅给我印象挺深刻,销售那哥们还跟我聊到,很多客户就是冲这按摩功能来的,毕竟日常开车累,身板受不了太硬邦邦。相比之下,别克虽然动力硬核点,但舒适配置没风云A9L那么齐备。你说啥更重要,这就见仁见智了。
再说厂家的研发和供应链博弈,这三家其实差距没那么大。国内供应链成熟,算下来,别克L7用的40度电池,就得在电池供货上吃个大蛋糕,可宁德时代卖给国产车又多又便宜,这使得国产车型在电池密度成本上更有优势,但合资也不是拿小门一个,毕竟别克L7的电池和电机配置不是一般的用料。简单比喻,就是汽车供应链像厨房炒菜,国产车是大厨,灵活配菜多换招,合资车是标准菜谱,招牌菜做得其实也不错,差别更多是口味和调料的问题。
这么一比,风云A9L和领克10EM-P哪一种更省心?其实看用户心态。风云A9L和别克至境L7路线偏豪华舒适,领克则更偏智能和配置丰富。你买车,是买静音和按摩,还是买智能驾驶和激光雷达辅助,决定着哪个车对你更友好。
其实我更倾向于承认,合资新能源的性价比这把刀有点被国产车磨钝了。你说还撑多久?估计撑的时间越来越少,毕竟现在国产厂家都押宝电池和智能辅助,谁还会真拿合资做标杆呢?这一趋势下,前几年合资车溢价还能保住的理由越来越少,也许下一步合资车要么降价,要么加料,要么调转舵走别的路。
对了,我有个没细想过的猜测——也许合资车现在用的大电池和高性能电机,是为了做好叠加配置的准备,毕竟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什么的,成本和技术还在调整中,先把动力和电池上去了,后续才慢慢补齐智能配置。
算了一下。别克至境L7续航多了42公里,照粗算是多用了大约10-12千瓦时电量,假设电价1块钱一度,充满电大概多花12块钱,月跑1000公里的成本差不知道合不合适你们心目中的性价比标准。
说到这里,不禁想问一句,大家觉得合资车是不是变得有点老气横秋了?把电池当成唯一法宝的是不是忽视了用户对细节体验的渴望?或者说,国产车这种花样繁多的配置堆砌,真的能持续多久?
留下这个问题,顺便告诉你,我下周要把领克10EM-P和别克至境L7都试驾一遍;朋友提醒我,别只盯着数据,体会车子沟通的感觉更重要,我觉得他话也说得对,最终还是体验出真章。聊到这儿,看到大家讨论的声音,比什么论断都真实。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