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客车的行业格局,大家都知道“一通三龙”。其中,“一通”非常清晰,就是指郑州宇通。而“三龙”则是指厦门金龙、苏州金龙、厦门金旅,至于这三家金龙系的客车公司到底怎么区分,彼此又有什么关系,似乎很多朋友不太好理得清楚了。”
01—
何谓“三龙”?
首先我们先来区分一下所谓的“三龙”,业内人士往往称之为:大金龙、小金龙和苏州金龙。
其中,大金龙:是指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为“厦门金龙”。因为主要生产大型客车,所以称为大金龙。
小金龙:是指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简称为“厦门金旅”或“金旅客车”。因为这家公司早期主要生产中小型的旅行客车,所以称为小金龙。
苏州金龙:是指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简称为“苏州金龙”或“海格客车”。因为公司地处江苏苏州,所以称之为苏州金龙。
这么一看,“三龙”其实也是很好区分的!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三龙的内在关系,这是一个细致活,我们需要从头说起。
02—
厦门金龙的诞生
1988年,厦门市看到了国内公路客运市场,对高档豪华客车的需求,决心进军高端大客车制造业,并注册成立了厦门汽车工业公司(厦门金龙汽车集团的前身)。
同年12月,厦门汽车工业公司联合了第二汽车制造厂(今东风汽车公司)、香港法亚洋行等组建合资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厦门金龙。公司成立之初采用奔驰客车技术,东风汽车的底盘来制造客车。
1990年开始,金龙客车相继推出了XMQ6700、XMQ6110等中型豪华旅游客车,全部搭载航空座椅、电视机、录像机、电冰箱等豪华配置,产品一经推出便一炮而红。
1992年,厦门金龙的公司厦门汽车工业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1993年,便实现了在上交所上市,这也是全国第一家客车行业的上市公司,可以说厦门客车出道即巅峰。
03—
金旅客车来了
金龙大中型客车的成功,大大激励了厦门汽车工业公司的创业热情。1992年,厦汽正式进军小型旅行客车市场,组建成立了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也就是所谓的小金龙。
厦门金旅推出的第一款车是金龙XML6390八座旅行车,看上去像一个大面包车。1995年,厦门金旅又引进丰田海狮的技术,推出了金旅海狮XML6480,成为继沈阳金杯海狮后,又一款海狮车型。
1997年,厦门金旅又引入了丰田考斯特技术,打造了金旅考斯特XML6700。这两款丰田中巴、轻客车型的推出大获成功,大大助力了厦门金龙的发展。
1998年,厦门金旅推出了自己的“双人”车标,拥有了自己的专属车标。之后,金旅又进入大客车市场,开始了全系车型发展。
04—
苏州金龙出生最晚
到了1997年,厦门金龙(大金龙)已经成为业内的主流客车厂商,并且产品供不应求,亟需扩大生产规模。
由于厦门工厂的产能已经达到了极限,1998年厦门金龙在苏州组建成立了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所以苏州金龙从诞生之初,就是大金龙的控股子公司。
苏州金龙成立之后,在1999年推出了罗莎客车,在当年的“黄金周”旅游市场,又是一炮而红。公司成立第二年,客车销量就超过了3000台,营业收入就有5亿元。苏州金龙很快成长为可以与少林客车相媲美的“中巴王”,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行业奇迹。
2003年,苏州金龙推出“海格”客车品牌,并开始了全系车型布局。虽然后来苏州金龙经历了新能源客车骗补风波,但很快完成调整,发展并没有受太大影响。
05—
三龙的市场地位
从1988年的厦门金龙开始,到1992年的金旅客车,再到1998年的苏州金龙,我国客车市场的金龙“三剑客”正式组建完成。
再经过20多年的,如今三家金龙客车的实力都不俗。其中,最晚诞生的苏州金龙实力相对更强一些,但整体相差并不大。我们以最新的年度销量,来具体看一下:
数据显示,在2024年度,苏州金龙完成了1.17万辆的客车销量,居全国客车厂商第2位。而金旅客车以1.12万辆、厦门金龙以9411的销量,分别位居行业第4和第5位。三龙销量加总达到了3.24万辆,基本可以与郑州宇通客车相抗衡了。
06—
三龙,原来如此!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可以理清楚金龙集团、厦门金龙、厦门金龙和苏州金龙的关系了。其中,金龙集团(前身厦门汽车工业公司)是最终的母公司,是金龙客车三剑客的实际控制人。具体从股权关系上来看:
金龙集团是厦门金龙(大金龙)、厦门金旅(小金龙)的100%控股股东。而厦门金龙客车又是苏州金龙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63%。与此同时,金龙集团又直接持有苏州金龙2.14%的股份。我们可以用一个股权关系图来表示就一目了然了!
纵观我国客车的发展历程,金龙客车起步并不算早,但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金龙三剑客超过了扬州亚星、常州长江、丹东黄海、安徽安凯、桂林大宇、河南少林等,曾经的老牌且实力雄厚的诸多竞争对手,成为了闽苏客车制造业核心,乃至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名片,确实也是值得我们为其点赞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