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几个,咱就是说,这都2025年了,新能源的浪潮都快把燃油车的裤衩子冲没了,长安居然冷不丁地,又把逸动这个老IP给续了一季,搞了个第四代纯燃油版出来。
这操作,就跟大伙儿都在用5G刷短视频了,你爷爷突然从柜子里掏出个崭新的诺基亚,告诉你这玩意儿能砸核桃,信号还好,主打一个“复古的叛逆”。
你瞅瞅现在这A级车市场,那哪是红海啊,简直是绞肉机。
隔壁比亚迪的秦PLUS DM-i,举着电刀乱砍,价格都快干到地板上了;朗逸、思域那帮合资老炮儿,也只能靠“骨折价”换点呼吸权。
在这么个神仙打架的节骨眼上,长安逸动,一个在买菜车领域里滚了十几年的老油条,不想着赶紧整个插混或者纯电跟上趟,反倒把一台纯烧油的车给重新精装修了一遍推出来,这脑回路属实有点清奇。
但你还别说,当我看到这台新逸动的第一眼,差点以为长安把阿维塔的设计师给绑架了。
那张脸,那贯穿式的灯带,还有那个会发光的LOGO,嚯,一股子“我虽然便宜但我很高级”的味儿就冲出来了。
这颜值,不吹不黑,直接把同价位的朗逸、帝豪按在地上摩擦。
尤其是屁股上那个能升降的电动尾翼,简直是点睛之笔,瞬间让这台车的气质从“接娃买菜”变成了“今晚秋名山见”,骚得不行。
谁说七万块钱买不到快乐?
长安这不就给你安排上了吗。
拉开车门,好家伙,那块14.6英寸的大屏,比我当年上大学时用的笔记本屏幕都大,直挺挺地戳在那儿,好像在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我可是智能座舱!”
整个内饰的氛围,那种曲线和光影的交错,摸上去软乎乎的材质,你跟我说这是台顶配不到九万的车,我真得掐自己一下,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长安在营造“高级感”这门玄学上,算是玩明白了。
当然,光有一副好皮囊,那叫花瓶。
这台最新的蓝鲸1.5T发动机,账面数据挺亮眼,192匹马力,零百加速8秒,一脚油门下去,市区里超个车,那推背感还真能让你短暂地“上头”一下。
那个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也挺有眼力见儿,你敢踩,它就敢降挡,整个过程丝滑得不像话,几乎让你忘了它的存在。
看得出来,长安这些年在三大件上,确实是下了苦功夫的。
可……转折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
当你把车升起来,往底盘下一看,得,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那个味道——祖传的扭力梁非独立后悬架。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这根“板车悬挂”就跟传家宝似的,雷打不动。
虽说长安的工程师已经把这根梁的潜力压榨到了极限,日常开着滤震也还行,可一旦遇上个减速带或者烂路,后排乘客的屁股还是会很诚实地告诉你:哥,咱这底盘,跟那些用独立悬挂的比,差着辈儿呢。
这就很拧巴了。
一个穿着高定西装的帅小伙,结果脱了鞋,里面是一双打了补丁的袜子。
这种强烈的反差感,也正是第四代逸动面临的最大困境。
它就像一个偏科严重的优等生,在设计、配置、内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疯狂堆料,给你满分的体验。
座椅通风加热、L2级驾驶辅助、50W无线快充……这些玩意儿,在合资车上,没个十五六万你根本别想。
长安能把成本压到这个地步,靠的是啥?
一是国产供应链的崛起,朝阳轮胎、联发科芯片,不好用吗?
便宜又大碗!
二就是平台化的“套娃大法”,这块大屏,那个发光标,长安旗下好几款车都在用,研发成本一平摊,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但问题是,在这个油价破九的时代,消费者真的会为了这些花里胡哨的配置,而忽略掉“省油”这个最朴素的刚需吗?
你内饰再豪华,屏幕再大,也顶不住加油站员工那一句“帅哥,加满”来得扎心啊。
所以,第四代长安逸动的定位,就显得非常精准且小众了。
它就是为那么一小撮人准备的:他们对新能源有种天然的排斥,受够了合资车的“丐中丐”配置,同时又对颜值和那点仅存的驾驶乐趣有着最后的执念。
他们买的不是一台车,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在电动化浪潮中,对燃油时代最后的坚守。
这台车,或许注定不会成为爆款,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宣言。
它告诉市场,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有人愿意为了一台纯粹的、漂亮的、好开的燃油车,倾注心血。
对于我们这些老司机来说,这或许就是燃油车时代,最后的,也是最体面的一场谢幕演出了。
至于买不买?
摸摸你的钱包,问问你的心,答案自然就有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