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微博官宣全新P7大改款,此时距离这款车型巅峰期月销破万已过去三年。数据显示,2024年前四月小鹏P7累计销量仅751辆,不及2021年单月销量的八分之一,这场改款被业内视为“背水一战”。
销量断崖暴露产品断层
2021年小鹏P7曾以“剪刀门”设计横扫市场,连续五个月稳居20万级纯电轿车前三。对比今年数据,其销量跌幅超过90%,甚至不及蔚来ET5单月销量的零头。这种断崖式下滑与小米SU7上市后形成的市场虹吸效应直接相关,后者首月交付量突破7000辆,直接切走运动轿车市场蛋糕。
设计迭代暗藏风险博弈
全新P7摒弃现款车型的保守改款路线,采用“推倒重来”式设计。贯穿式灯带两侧新增纵向日行灯,与引擎盖筋线融合的设计,让人联想到保时捷Taycan的骨线处理手法。这种激进改动如同“刀尖舔蜜”,可能吸引年轻群体,但也可能丢失原有用户。某自主品牌设计师透露,过度前卫的设计曾导致某车型上市三个月降价5万清库存。
三电系统成胜负手
现款P7i的6.4秒零百加速在2024年已无优势,比亚迪汉L顶配版2.7秒破百的数据形成碾压态势。若改款车型沿用原有动力系统,无异于“新瓶装旧酒”。参照小鹏G9搭载的800V高压平台技术,全新P7若想突围,至少需要配备4C超充和碳化硅电机,这对成本控制形成巨大挑战。
价格定位生死线
现款P7i售价24.99万起,而比亚迪汉L纯电版起售价下探至21.98万。在小米SU7标配城市NOA、特斯拉Model 3标配HW4.0硬件的市场环境下,全新P7的智驾系统若仍采用XNGP 4.0方案,性价比将大打折扣。业内人士测算,新车定价若高于22万,极可能重蹈G6上市即遇冷的覆辙。
品牌战略的双刃剑
小鹏当前依靠MONA M03和P7+两款走量车型稳住阵脚,4月品牌销量重回新势力前三。这种“以价换量”策略虽带来现金流,却透支品牌溢价能力。全新P7定位运动轿跑,与家用车形成产品矩阵看似合理,实则面临“既要又要”的困局——既要维持高端调性,又要与自家入门车型拉开差距。
技术储备的照妖镜
何小鹏在财报会议透露2025年销量翻倍目标,这意味着每月需达成3万辆以上销量。全新P7承载着激活产品线的重任,但其搭载的纯视觉智驾方案面临考验。友商极氪007搭载激光雷达版本热销证明,消费者对硬件配置的敏感度远超预期,小鹏的“软件定义汽车”路线遭遇现实挑战。
供应链的隐形战场
小鹏与滴滴合作开发的MONA系列证实其成本控制能力,这种能力能否复制到中高端车型存疑。宁德时代神行电池量产、比亚迪刀片电池成本下降,给竞争对手留下价格下探空间。若全新P7电池包仍采用中创新航方案,续航和快充数据恐难形成突破性优势。
用户心智争夺白热化
小米SU7上市即爆款的案例揭示,新生代消费者更易被生态联动吸引。小鹏与大众的合作技术尚未显效,车机生态仍局限于导航、音乐等基础功能。某机构调研显示,90后购车群体中63%将“手机车机互联”列为必选项,这对强调智能座舱的小鹏形成倒逼。
改款时机的致命伤
选择在车市价格战白热化时推出改款车型,犹如“逆水行舟”。特斯拉近期释放Model 3改款信息,智己L6以23万起售标配固态电池,市场竞争烈度持续升级。小鹏若不能在新车上市首月达成5000辆交付,极可能陷入“上市即过气”的恶性循环。
改款豪赌下的生存游戏
从月销过万到边缘挣扎,小鹏P7的起伏印证了新能源车市残酷的淘汰法则。当情怀牌撞上技术战,这场改款已不仅是产品升级,更是品牌存亡的关键战役。
市场终审即将开庭
全新P7的定价配置表,将决定小鹏是重回主流赛道,还是沦为价格战牺牲品。在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时代,情怀与实力究竟哪个更能打动人心?评论区说出你的选择。
(素材和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