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车申报目录又来了,这次第395批名单里挤满了各种"重磅新车"。看着这些光鲜亮丽的参数和配置,我却忍不住想问:现在的车企,是不是都得了"配置焦虑症"?
小鹏P7换代了,奔驰C级换发动机了,连长安那个萌萌的糯玉米都改款了。车企们像打了鸡血一样,一个比一个拼配置、拼参数、拼概念。四五百千瓦的电机功率,三米多的轴距,还有各种花里胡哨的"鹏翼门"、"电动尾翼"、"激光雷达"。乍一看,个个都是"黑科技"加身,但仔细想想,这些真的都是消费者需要的吗?
奔驰C级就是个典型例子。现款1.5T被骂成什么样了?现在终于"痛改前非"换2.0T,结果功率还是那么寒酸。150千瓦?125千瓦?这是在逗消费者玩呢?更可笑的是那个仰望U8L,5400mm的车长,2.0T+四电机,还配什么"24K纯金车标"。我就纳闷了,这到底是卖车还是卖金条?这些车企是不是觉得,只要把配置表堆得足够长,消费者就会乖乖掏钱?
现在的汽车市场,活脱脱就是一场"军备竞赛"。你续航500公里,我就要600;你功率300千瓦,我必须400;你有激光雷达,我得配上无人机。但问题是,这些配置有几个是真正实用的?多少消费者会天天用车上那套"易四方"技术?又有多少人会真的开着五米多的庞然大物去越野?更可笑的是,连捷达这种曾经的"国民车"都在跟风玩"无边界格栅",东风L8的"参数化灯带"还能自定义图案——这是要把车变成行走的LED广告牌吗?
我认识一个在4S店工作的朋友,他说现在最头疼的就是给客户解释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这个激光雷达是干嘛的?""那个车载无人机怎么用?"——十个客户有九个半根本搞不明白。但车企不管这些,他们只管往车上堆料,因为配置表上的数字好看啊,发布会的时候有噱头啊。至于消费者用不用得上,关我屁事?
更可怕的是这种"配置内卷"带来的价格飙升。十年前20万可以买辆不错的B级车,现在?连个紧凑型电动车都买不到高配。看看申报目录里那些车,动辄三四十万起步,仰望U8L这种"巨无霸"怕是得上百万。普通老百姓还怎么买车?是不是以后想买辆代步车,也得先准备好"六个钱包"?
我不是反对技术进步,但现在的车企是不是跑偏了?与其在那些华而不实的配置上砸钱,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车造得更可靠、更实用、更便宜。看看日本K-Car,看看欧洲那些两厢小车,它们没有夸张的配置,但就是好用、耐用、买得起。我们的车企什么时候才能明白:汽车终究是个交通工具,不是移动的科技展览馆?
说到底,这场"配置狂欢"背后,是车企对市场的严重误判。他们以为消费者都在追求极致性能、超前科技,却忘了大多数人买车,图的就是个踏实代步。当车企们都在忙着给车装上无人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可能消费者更需要的,只是一个不容易坏的车窗升降器?
下次再去4S店,建议各位多问问:"这车质量怎么样?""维修保养贵不贵?"——而不是被销售忽悠着看那些一辈子用不上几次的"黑科技"。毕竟车是拿来开的,不是拿来炫的。什么时候我们的车企能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时候中国的汽车市场才算真正成熟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