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裁员1万人后是否仍难突围?

日产这回可真够呛,裁员的刀子一下又一下,割得人心惶惶。

前脚刚踢走9000人,后脚又传要再撵走10000,合计两万,相当于要卸掉公司15%的骨头。

这可不是街边摊,而是曾经叱咤风云的日产汽车,这波操作,着实让人捏一把汗。

明面上看,是日子不好过了,车子卖不动了呗。

瞅瞅那惨淡的销量报表,2017年还能呼哧呼哧卖577万辆,到了2024年,直接拦腰斩断,只剩330万辆。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搁谁家也得肉疼。

更别提日产还预估今年要亏掉75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365个亿,这窟窿,得卖多少煎饼果子才能补上啊!

但事情的脉络,真就这么直白吗?销量滑坡是表象,更深层次的病灶在哪儿?

先瞅瞅它在美利坚的境况。

日产在那边,品牌光环似乎有点褪色了。

现在的老美,买车要么图个省,要么图个炫,日产的油电混合,声量不大,纯电车型也没啥水花。

老牌劲旅,有点掉队的意思。

再瞧瞧华夏市场,那更是红海一片。

电动车赛道,各路诸侯摩拳擦掌,比亚迪、特斯拉,还有一众新势力,恨不得把油门踩到底。

日产在中国,声势也明显弱了,轩逸虽说还能挣扎几下,但利润空间被压得死死的。

日产的困境,不单单是卖不动,还在于它臃肿的躯体。

明明一年才卖300多万辆车,产能却还死守着500万辆的规模。

这就好比开了个面馆,一天就来仨顾客,结果你每天都进一大堆食材,不赔才怪。

于是乎,裁员,成了饮鸩止渴的下策。

去年干掉9000人,缩减20%的产能,结果发现,远远不够。

新官上任三把火,艾斯皮诺萨估计也是焦头烂额,只能挥泪斩马谡。

日产裁员1万人后是否仍难突围?-有驾

可裁员这招,真的能药到病除吗?

说白了,裁员就像是给晚期病人打吗啡,暂时止痛,但病灶依旧还在。

日产的问题,在于产品线老迈,技术创新乏力,对市场的嗅觉迟钝。

说白了,就是被时代洪流冲刷得有点找不着北了。

而且,裁员对个体而言,无疑是飞来横祸。

上有老下有小,突然失业,生计怎么办?

这不仅仅是个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柴米油盐。

当然,换位思考,日产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不壮士断腕,搞不好整个大厦都要倾塌。

但关键是,裁员之后呢?

如何重塑品牌,如何攻克技术壁垒,如何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这才是日产亟需解答的考题。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咎于“赛道拥挤”时,是否忽略了企业自身迭代更新的滞后?

这事儿,也敲响了警钟。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倚老卖老,早晚要被碾压。

企业要时刻绷紧弦,锐意进取,才能在激烈的商战中屹立不倒。

而对咱们个人而言,也要活到老学到老,精进技艺,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这年头,谁都不容易。

但愿日产能涅槃重生,也盼望着那些被裁的员工,能早日觅得新的归宿。

毕竟,日子还得往前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