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巴西巴伊亚州的阳光有点毒。我在现场盯着比亚迪宋Pro的钥匙被递到巴西总统卢拉手里,心里莫名升起一种,说不清楚的复杂情绪。这可不仅仅是个交车的事儿——地点选在比亚迪的海外独资工厂,主角还是实打实的总统,这感觉,像是在南美大陆上,狠狠刻下了一道“中国智造”的印记。
卢拉致辞的时候,表情认真得让我以为他说的是他家的事。他提到,“比亚迪的到来,让卡马萨里和巴伊亚人民重拾尊严。”这种话,听得我愣了一下——原来造车还能造尊严。王传福也不怯场,他感谢了中巴两国政府、合作伙伴,还有那些一路支持的用户,感觉像拉了一张看不见的大网,把南美和中国给联系得亲亲密密。
其实你翻翻,比亚迪跟巴西拴在一块儿,已经有11年了。11年能干他们先往巴西大街小巷撒了电动大巴,撒得巴西人都习惯了电车的轰鸣;17万巴西车主成了他们的粉丝,连续两年新能源车市场销冠,都被比亚迪揽了去。这些事儿,合理怀疑巴西政府跟比亚迪的关系深得像锅里蘸酱一样。
说实在的,比亚迪在巴伊亚州议会还能“搞出事儿”。活动前一阵儿,他们表决之后,把比亚迪工厂门前的路改名成了“比亚迪路”。这不是南美第一条比亚迪路——美国兰卡斯特、泰国罗勇之前都有。这种路名,像是一块活广告贴上去,还亮堂堂地告诉世界,“中国车厂,牛得很。”
活动现场还有别的热闹。王传福宣布,今年巴西帕拉州的气候大会,凭啥绿色?比亚迪得替它扛着——30辆新能源车,低碳接驳。大会结束后,车还不卖了,直接捐给学校跟公共机构,这种事,像做公益,也像立品牌,端的是好人有好事,顺便把“绿”字刻得更深。
其实你得认真的琢磨,这几年电动化格局太不一样了。欧美那些传统车企,手脚慢悠悠,毕竟转型又烧钱又伤神。而比亚迪,是没打算停的。巴西这块市场,拿它开个例子,再合适不过。中国车企最早出海靠性价比,靠“小打小闹”,哪敢动建厂这种大事。比亚迪直接在巴西从磷酸铁锂电池到整车生产,全链条覆盖,用这种模式,把中国制造业从“跟着人走”,变成“让人跟”。
这年头,跨国界的生意,不仅得会造车,还得有点长远思维。比亚迪巴西建厂拉动就业,供应链本地化,硬生生地又给自己造了个“护城河”。等到2025年,巴西工厂年产能预计能到15万台,还能干出5000个岗位。这种利益绑定,穿透贸易壁垒,太顺滑了。
写到这突然想起,比亚迪给巴西带来的,可能不止是新能源车,而是对燃油时代的某种“跳过”的可能性。是资源国的汽油车产业链向来薄弱,那些跨国车企,像大师兄捏小师弟总捏得死死的。比亚迪的电动化方案,是不是有点像教他们另蹚出一条河?
说回那天,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是个重要节点?当然是。但它像是一句更大的预告词——中国制造全新起点来了,扎根全球化,也扎根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