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买车请扔掉攻略,欢迎围观一场车企的“集体自爆”

讲真,现在聊10万块买车,已经不是在做什么消费决策了,这纯粹是在围观一场大型的、不要命的、车企集体上演的“自爆式”行为艺术。你以为你是上帝,在精挑细选?别闹了,你只是个被溅一身血的围观群众,手里的十万块,就是一张近距离看大戏的门票。什么清单,什么攻略,在这些已经杀疯了的蛊王面前,都显得过于天真。

今天这个局,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是标准的黑暗森林法则。唯一的共识就是,我活不好,你们谁也别想睡个安稳觉。要么一起飞升,要么集体成盒。

先说家用这个最卷的赛道,这里已经不是内卷了,是黑洞。

点名五菱星光S和比亚迪秦L,这两位重量级选手,已经不满足于在规则内玩了。他们是来掀桌子的。五菱这个浓眉大眼的,以前觉得他只会造人民的小面包,现在他突然开窍了,搞出来的星光S,2800mm的轴距,插混版亏电油耗3.9L,起步价9.98万。这是什么概念?这就等于一个修真界的体修猛男,突然亮出了比法修还亮的灵根,然后告诉你他一顿还能吃八碗饭。同行看了也得傻,这哥们儿不按套路来啊。那个后备箱,说是后备箱都委屈它了,那简直是个随身携带的四次元口袋,能把整个家当都塞进去。

10万买车请扔掉攻略,欢迎围观一场车企的“集体自爆”-有驾

然后是比亚迪,这位更是重量级。秦L端出来的第五代DM技术,直接把亏电油耗干到了2.9L。2.9!这特么是烧油吗?这是在烧同行的祖坟!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比亚迪的工程师是不是把小数点点错了。这已经不是技术了,这是巫术,是道诡异仙。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别人的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这一手,就是连餐厅的桌子和蜡烛都没给对手留下。他们不装了,摊牌了,就是要用技术上的绝对碾压,告诉你什么叫代差。你还在算一公里几毛钱,人家直接按一公里几分钱来跟你打,就问你怕不怕?

10万买车请扔掉攻略,欢迎围观一场车企的“集体自爆”-有驾
10万买车请扔掉攻略,欢迎围观一场车企的“集体自爆”-有驾

这时候再看哈弗H6,这位曾经的王者,就显得有点悲壮。它就像一个金钟罩铁布衫练到极致的武林盟主,稳如老狗,安全、空间、保有量,样样都是优等生。但问题是,时代变了,现在流行的是御剑飞行和高达对轰。你的拳脚再硬,也顶不住人家的光束炮啊。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有时候开着我那辆老旧的油车,会怀念H6这种四平八稳的感觉。说到平衡,我儿子的成绩单就一点都不平衡,昨天老师还找我谈话,搞得我头都大了。但市场的残酷就在于,它不讲情怀,只看谁更颠、谁更狠。

接着说通勤代步。这个领域,以前是日产轩逸和丰田卡罗拉的后花园,主打一个“省心”的信仰。

10万买车请扔掉攻略,欢迎围观一场车企的“集体自爆”-有驾

轩逸,移动大沙发的传说永流传。那座椅坐上去,舒服得能让你瞬间原谅它肉到姥姥家的动力和万年不变的内饰。开轩逸,你追求的不是速度与激情,是一种近似于提前退休的禅定状态。它的省油,是那种实实在在的、刻在骨子里的省。

卡罗拉双擎就更玄学了。买丰田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在买一辆车,是在购买一个“确定性”。他们坚信这玩意儿开不坏,能传代。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丰田的混动,曾经是神一样的存在,省油省到没朋友。但在比亚迪这种插混妖怪面前,它“省油”的标签,突然就没那么香了。人家能用电,纯电跑个百八十公里,压根不花油钱。你再省,你能省过不要钱吗?

所以你看,荣威D5X这类选手的出现,就是来戳破这个旧时代神话的。它们用差不多的价格,给你一块更大的屏幕,一套更智能的语音系统,和一个同样能省钱的混动模式。日系车企建立了几十年的品牌护城河,正在被这种简单粗暴的“我全都要,而且我还更便宜”的打法,一砖一瓦地拆掉。坚持买日系通勤车,在今天有点像是在智能手机时代坚持用诺基亚,不是说它不好,而是有一种“大人,食大便了”的错位感。它很可靠,但世界已经不是那个世界了。

最后是个性之选。哦豁,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消费主义的陷阱。

捷途那个方盒子,叫自由者。听听这名字,多浪漫。它满足了每一个城市社畜对于远方、对于越野的终极幻想。买这车的人,90%的时间都在城市里堵着,但只要看着这个硬朗的外观,就仿佛自己已经穿越了无人区。这不叫买车,这叫购买一个“人设”。就像我买了全套的健身装备,结果就用它在客厅里做了两组俯卧撑一样。

吉利博越L,主打一个科技潮男。那个大竖屏,帅不帅?帅。科技感强不强?强。但我们必须回到那个核心问题: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里?在特斯拉吗?在小鹏吗?错了,在中国的老头乐里。任何L2、L3,在一个不讲道理、横冲直撞的老头乐面前,都得瞬间宕机。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车机屏幕再大,系统再流畅,也解决不了路面上最本质的混沌。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老头乐的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那种不讲道理的突发状况,除了靠人肉反应,你指望哪个代码能给你算明白?

所以你看,所谓个性,最后都变成了车企给你设定好的剧本。你以为你与众不同,其实你只是在人家画好的圈子里,选了一个你最喜欢的标签贴在自己脑门上而已。

所以,最后的避坑指南是什么?

别信指南。

在今天这个所有人都发了疯的市场里,性价比的唯一标准就是“谁比谁更不要脸”。今天的顶配,明天可能就是标配。今天的价格,明天可能就背刺。你纠结空间、油耗、配置,人家车企在纠结的是怎么活过今年。

我的建议?如果你真的刚需,那就闭着眼睛,在上面这些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疯子”里随便挑一个。因为它们能活到现在,本身就证明了它们的强大。但如果你不急,那就再等等。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看看最后是谁先把自己玩死。

毕竟,看戏,永远比亲自下场要安全得多。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