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上半年车企的业绩,真是一锅粥里有山珍也有马粪——各家欢喜各家愁。比亚迪狂赚155亿,广汽巨亏25亿,这数字一摆出来,跟古早戏台上的英雄豪杰似的,一个高高在上、一个栽地里翻身都难。你不禁要问,大家同在一片蓝天下,汽车市场都是这么卖车,为啥差距能大成这样?
咱们不妨带着这几个问题想一想: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到底在经历什么?难道说“赢家通吃”的时代真的来了?难道只有“技术流”才能笑到最后?投资、创新、海外、内卷,这些词都成了汽车圈的关键词。那比亚迪这一路披荆斩棘,广汽却被打得丢盔卸甲,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门道”?
先说说这个“赚”。比亚迪净利润整出个155亿,13%的增速,怎么看都不差,主要就是靠新能源车连轴转。人家比亚迪不是光会做电动车,电池技术、芯片、上下游供应链都自己玩明白了。你说这样的“内功”,别说国内,世界上都不多见。再说人家把新能源卷到海外,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一片片吃下去。说白了,比亚迪这路数,就是眼光远、家底厚、拳头硬。
而这边广汽亏了25亿,毛利率还干到了负数——就是说车越多,亏得越狠。这要搁以前,你根本想不出来。广汽口碑不差、合资品牌也有,怎么说亏就亏了呢?核心原因其实很扎心,传统油车市场下滑得快,想追新能源,动作又慢了半拍。新能源做得不像样,单靠原来的那点福特、本田,也早就撑不住。
你要问这种分化为啥就来了,我琢磨最根本的是“技术”跟“节奏”。新能源这几年里,车市变化比做梦还快,谁技术储备厚、投入狠谁能抢先下口吃肉。比亚迪研发这一年投出去足足308亿,吉利也有73亿,都是眼睛不眨就砸的钱。你投入的多,算法、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啥都能搞得比别人快,这玩意儿就是车圈的“粮草”,谁快谁能吃撑。
咱们再瞄一眼那些个“新势力”,比如蔚来、理想、零跑、小鹏。赛力斯能扭亏为盈,也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背后有华为当外援加成,一家电动车跟手机公司抱成团,优势互补,活生生在刀刃上博出一条生路。理想今年小赚十几个亿,已经是新势力里的标兵。小鹏、零跑的亏损也减小不少,说白了都靠低价、拼技术和加快推新。
可你光看“新势力”牛也不行,这一堆车企里其实大部分还处在烧钱阶段。比如蔚来,卖出一辆亏十万,这生意做得谁心里都犯嘀咕。为啥还得咬着牙往前冲?其实背后一个道理——只要能往前熬,能变身“头部”,未来的蛋糕才有你一块。现在这个阶段,就看谁死得慢、跑得快。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中国这块地的“市场体量”。上半年汽车卖了1500多万辆,光新能源汽车就占了近700万辆,那叫一个势不可挡。新能源是这两年的风口,所有企业都想冲在前头。比亚迪新能源销量干到全球第一,吉利、长城也不甘示弱,都靠着大单元出新车、海外市场发力,才有那么点希望。
咱还得看看另一头:毛利率。比亚迪的毛利率从大几十个点缩到二十出头,吉利、长城毛利都降了。卷价格、拼配置,最后其实是企业自己兜底。毛利率下滑,赚钱效应变差,可你不降价就卖不动。有几个企业顶得住压力,长安算是例外,新能源产品搞得不错,毛利硬生生涨了一点。
但是广汽最惨,毛利率直接跌成负数——这意思就是车越多亏得越厉害。市场上新能源品牌卷得刺刀见红,你要想靠传统燃油续命,等于大干快死。即便广汽的新能源占比快到五成了,可产品没爆款、宣传没声量,销量上不去,最后只能一声叹息。
再回头看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主流车企拉了920亿进去。大家都明白,不砸钱开发智能化、电动化、自动驾驶这些玩意儿,明儿就得被淘汰。比亚迪投得了300多亿,光光数据一条就让人惊掉下巴。
说到底,中国车企其实已经走到“产业淘汰赛”的门口了。有人靠核心技术、品牌、市场、全球化混得风生水起,有的则在求生路上艰难挣扎。这一波赛道,说白了,就是谁能建立自己的护城河。不管是自研电池、芯片,还是深度绑定互联网巨头,甚至外销海外市场,多点开花才是王道。
你说是不是一定“赢者通吃”?还真不一定,但可以肯定“输家没有第二次机会”。靠补贴、靠低价、靠烧钱度日的时代已经走到头了,未来车市就是比拼“内功”。市场对高毛利、高技术、高效率的追求,会把那些落后的、不思进取的企业推到边缘。
时下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出口比谁都积极。中国汽车上半年出口368万辆,比亚迪、奇瑞都成了海外巨无霸。今年中国车在国外形象也一改往日,变成新潮、智能、便宜、性价比爆棚的代名词。连欧洲、拉美的老百姓都开始考虑买中国电车。这就逼得你不能只看国内一亩三分地,“走出去”才有未来。
然后咱们再讲讲车企的未来。比亚迪、吉利这些早早卡位的企业,靠技术积累、产品线和国际化,优势会越来越大。而广汽们,如果还只是挤牙膏、靠合资品牌、拖着步子搞新能源,市场不会再给你时间。蔚来“亏得心惊肉跳”,但只要有资本撑,搞不好真能熬出来一个“翻身仗”。这行业就是这么现实,拼命卷才有一线生机。
现在再回过头去看,比亚迪们之所以能狂赚,看上去跟高光时刻一样理所当然,其实背后都是压着身家性命表演杂技。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大的更大,小的被边缘,想靠政策保护已经不现实。新能源打得火热,传统车企不够硬的,只能慢慢出局。未来就几条路:要么干核心技术,要么挣全球市场,要么拼产品体验,不然就准备关灯大吉。
最后大家得承认,不进则退。你今天觉得新能源是风口,明儿这风一刮就没你影了。中国车企的江湖,能不能洗出几个真正的国际豪强,就看这几年了。现在别说走弯路,光是站着不动都是死路一条。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行业自己走出来的残酷现实。
从2025年上半年这些财报看,比亚迪这样的车企,是新时代的“拾荒者”,能把所有机遇、红利一个不落地吃进嘴里。广汽等传统派,要么快速进化,要么被历史扬长而去。等到明年下半年再看,头部和尾部的距离只会拉得更大。谁活下来,得看谁能拖着一口气坚持到最后。这世界就是如此。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