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力与用户信任的天平,正在中国市场悄然失衡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以214万辆的全球销量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平均每分钟就有7台车驶出生产线。当海外市场高奏凯歌——5月出口暴涨91.9%、欧洲五国销量反超特斯拉之时,国内舆论场却危机四伏:老车主维权横幅高举,经销商资金链断裂,网络标签从“国货之光”滑向“车圈恒大”。
销量王座上的比亚迪,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风暴。
01 销量高歌猛进,国内信任根基却在动摇
比亚迪的2025年起步堪称迅猛。第一季度93万辆的全球销量刷新行业纪录,汉系列月销稳居3万辆以上,高端MPV车型夏上市首月即突破万辆。海外战场更是捷报频传:新加坡市占率20%登顶全品牌冠军,英国销量同比激增408%,每3台香港新车中就有一台悬挂BYD标识。
辉煌数据背后,国内市场的用户信任却在瓦解。2025年5月,秦L以近600条投诉高居投诉榜首位,海豹06、唐新能源紧随其后。愤怒的老车主们打出“背刺”标语,矛头直指比亚迪激进的降价策略。
“刚提车三个月,官方降价4万,销售明知改款在即却只字不提!”
一位山东唐新能源车主在维权群中的控诉引发广泛共鸣。
经销商体系同样警报频传。山东最大经销商乾城集团的暴雷,导致25家4S店瘫痪,500余名车主的“终身保养”化为泡影,员工集体讨薪的画面在网络疯传。行业分析师指出,比亚迪频繁调整的压货政策与强制供应商降价10%的要求,成为压垮经销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02 舆论风暴升级,技术争议演变为品牌危机
危机在2025年6月达到高潮。“常压油箱”这一专业术语意外破圈,将比亚迪推上风口浪尖。部分车主发现车辆在纯电模式下发动机竟会“偷偷”启动,每次消耗0.1-0.5升燃油,涉水行驶时更存在安全隐患。
尽管比亚迪解释这是为符合排放标准的专利技术(CN202010561609.1),并在2023年后全面切换高压油箱方案,但“减配”标签已牢牢贴上。
更凶猛的攻击来自“车圈恒大”论调。竞争对手暗指比亚迪70%负债率潜藏金融风险,却选择性忽略其95%负债为无息负债、现金储备高达1549亿元的关键事实。
面对汹涌舆情,比亚迪公关总经理李云飞亲自下场宣战。集团投入2000万元打击“黑公关”,单笔索赔额高达500万元。当某博主炒作“比亚迪挡位设计反人类”时,@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 直接亮剑:“对典型黑公关行为一追到底”。
03 技术护城河与高端破局,全球化战略加速推进
争议声中,比亚迪的技术创新并未减速。“天神之眼”智驾系统以71%渗透率覆盖全系车型,每日3000万公里路测数据构筑算法壁垒。兆瓦级闪充技术实现“1秒补能1公里”,全球4000座超充桩的布局直击里程焦虑。
高端化征程初见成效。仰望U8凭“原地掉头”黑科技站稳百万级市场,腾势D9持续月销1.5万辆成为高端MPV标杆,方程豹豹8开创无人机伴飞越野新玩法。比亚迪坪山技术博物馆内,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与易四方技术平台,昭示着这家企业对技术话语权的野心。
全球化布局更显战略眼光。匈牙利工厂投产配合自营船队降低物流成本25%,巴西市占率飙升至38%,泰国罗勇府工厂终结日系车20年垄断。海外销量从“试水”迈入“规模化”,上半年出口量接近去年全年总和。
04 550万辆目标的生死时速,破局之路何在?
站在年销550万辆的宏伟目标前,比亚迪下半年需完成336万辆的艰巨任务。王传福面临双重考题:对外加速攻城略地,对内修复信任裂痕。
破解困局需三剂良方:
用户补偿机制创新:针对老车主推出残值保障计划与专属升级权益,将“背刺”转化为“长情陪伴”
渠道模式革新:借鉴直营体系优势,对经销商实施“以销定产+金融支持”的共生策略
品牌价值重构:让王朝系列承载文化底蕴,秦、汉车型应成为东方美学的移动展馆
郑州国际赛车场施工现场的比亚迪LOGO悄然矗立,未来这里将举办腾势GT3赛事,方程豹越野学院在此扎根。这些高端触点建设,显露出比亚迪重塑品牌高度的决心。
深圳总部展厅内,仰望U8的“应急浮水”功能吸引着海外客商惊叹;而国内论坛中,“发动机偷偷启动”的吐槽仍在刷屏。技术实力与用户信任的天平如何平衡?这或是比550万辆目标更严峻的考验。
比亚迪的舰队已驶入深水区,船坚炮利的技术优势仍需以用户信任为压舱石。当李云飞喊出“吹灭别人的灯,不会让自己更光明”时,这家企业或许已意识到:真正的对手不是友商,而是自身从“销量王者”到“价值标杆”的进化能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