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充电池加速装车,超充车桩供需错配缩短

来源:高工锂电

超充电池加速装车,超充车桩供需错配缩短-有驾

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超充之城”的超充站建设正在提速,北京、深圳、重庆等重要城市的超充站(桩)建设进度已过半。结合全国的建设情况来看,超充桩新增比例已超25%。

对比超充车型来看,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在售车款约430款,而800V高压架构在售乘用车数量70款支持800V高压快充的在售车型占比16%,渗透率仍较低

短期内配套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与快速增长的超充站之间存在一定的供需差距

一方面,800V高压平台主要面向20万以上中高端车型配置,具有一定的消费门槛价格成为超充技术的普及的掣肘之一

另一方面,尽管超充站建设提速,但不同场景对超充需求的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超充桩的真实需求,高速服务区、交通枢纽等长途补能场景对超充需求更强烈但建设进度较慢,而社区、商圈场景的超充利用率较低

为进一步推广超充技术,充电桩企业正加速不同场景的超充建设,以及对普通充电桩的改造。车企方面,则通过自研核心部件降低成本,推动800V车型向15-20万价格段渗透同步布局自建超充网络以加速超充车型的推广。

电池企业同样也是推动超充普及的重要一环。目前,电池企业已广泛与车企形成深度绑定,通过车型平台、空间布局、性能目标来定制化开发超充电池包加速上车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巨湾技研等头部企业都已布局超充电池,目前正加速对不同品牌车型的配套。

远期来看,超充电池、800V高压平台上车速度有望追平超充桩的建设速度,车桩技术代差将进一步缩短。

车企协同加速建桩

超充站建设成本过高、回本周期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推广。超充桩单桩成本达15-40万元,超充站单站建设成本约150-500万元回本周期在6-8年左右。相比之下,普通快充桩成本仅为超充桩的10%-20%。

为解决成本高企问题,各地政府通过政策指导、专项补贴、专项债、提供长期场地租赁等方式鼓励超充站建设,同时推动光伏、储能的配套解决超充站带来的电网冲击问题。

截至6月底,深圳全市已建成投用超充站 1057 座(全年目标2000座)、重庆市数字捷充平台累计接入超充站 1468 座、超充桩 2270个(全年目标2000座超充站、4000个超充桩)、北京建成517座超充站(全年目标1000座)

充电桩企业方面,特来电已在全国建成1700 余座液冷超充站,部署液冷终端5700 余台,单枪功率覆盖 400kW至600kW。去年4月,星星充电提出公布了超充场站十年建设计划在全国126个城市推广液冷站1万座。

车企方面,目前正通过自建超充推出平价超充车型两手抓的方式,推动超充技术在乘用车的普及比亚迪兆瓦闪充、极氪1.2MW全液冷超充、特斯拉V4超充小鹏S5超充站、理想穿梭超充站、岚图VP1000兆瓦超充等。

此外,小鹏还设立了要在2025年建设3000座超快充站的目标、极氪计划在2026年在全国建成2000座极充站和1万根极充桩。

超充技术下探大众车型方面,比亚迪、吉利、长安、埃安、奇瑞等车企正推动800V车型向15-20万价格段渗透,零跑甚至推出了支持 800V 快充12.98万元车型。

车企协同建设超充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单一主体的资金压力、技术适配难题,同时加速了超充网络的建设。

电池企业快充电池革新

超充和固态已成为电池行业达成共识的技术演进方向。

现阶段,超充电池的落地速度比固态电池更快。超充技术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短时间快充”实现“与燃油车加油相当的补能体验”,其核心电池技术方向在于高倍率。

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是电池企业布局超充电池的主要口号,对应的动力电池倍率性能在4C以上。

而动力电池实现4C以上的高倍率性能,离不开关键材料的突破,包括正极材料的纳米化与包覆技术、负极材料的改性、超高导电解液的研发等,其目的是为了优化锂离子通道,让其跑得更快。

可以确定的是,超充已成为电池企业竞速的重要技术赛点。不同电池企业选择了圆柱、方形、叠片等不同形态与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包括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巨湾科技6C电池、蜂巢能源二代龙鳞甲电池、瑞浦兰钧5C超充电池、中创新航 800V 5C中镍高电压圆柱电池等。

超充电池配套进度来看,宁德时代跑在前列,神行电池已上车岚图极狐、奇瑞、小米、极氪等多个品牌。

产能同样也是影响超充电池上车的主要原因。蜂巢能源凭借新型高速叠片工艺,正在加速其6C短刀快充电池的量产。

目前亦有部分电池企业选择“一步到位”,通过半固态/固态技术实现超充性能。清陶能源与智己合作的氧化物半固态电池支持900V 超充,充电10分钟续航 400 公里。

海外企业方面,丰田与松下计划 2027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双方成功开发出能量密度达500Wh/kg的固态电池原型,较现有锂电池提升 50%,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

未来,超充电池与800V高压平台凭借技术成熟度、成本下降和车企规模化决心,将实现上车速度的进一步增长;超充桩建设在政策强制标准、液冷技术普及和电网协同创新推动下,将进入高密度覆盖阶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