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重整,债权人开会,员工欠薪未解

说到哪吒汽车,许多人脑海中的第一个画面,也许还停留在那台走街串巷、广告铺天盖地的电动车上,不少人甚至为性价比和外观买过单。

可如今,再提起哪吒,大伙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这家曾今能和新势力头部掰手腕的企业,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会不会就此折戟沙场?到底还能不能翻身?

别的不说,最近那句“哪吒汽车重整”在网络悄然刷屏,就如同开了盲盒,网友都呼啦啦涌来,琢磨着这盒子里到底藏着什么炸雷和翻盘招数。

哪吒汽车重整,债权人开会,员工欠薪未解-有驾

你还别眼高手低,这局可比任何一个爽剧都精彩,环环相扣,悬疑感直接拉满。

咱们就来把这个谜团翻个底朝天,到底哪吒是在负债深渊苦苦挣扎,还是胸有成竹准备涅槃重生?

你有没有发现,哪吒汽车这些年风头不小,但这次风波来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哪吒汽车重整,债权人开会,员工欠薪未解-有驾

从今年6月那份重整声明开始,合众新能源(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就正式走上了一条特别“不体面”的自救路。

说白了,谁还记得哪吒汽车风光无限的时候?

可现在,全网都在围观“重整”这档子事儿,仿佛生怕漏掉最后一个瓜。

重整,首先得理账——这账单可不是一般人敢下场的。

9月12日,破百天煎熬之后,哪吒迎来了债权人大聚会,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在线上隆重召开。

这其实意味着什么?通俗讲就是:账本摊开,家底亮出,救命稻草开始招标。

按照合众新能源的说法,截至8月底,申报债权高达260多亿元,确认的也没少,约51亿真金白银等着兑付。

财产担保、普通债权、未确认部分……听起来像在算魔方,实际上,全是烫手山芋。

更扎心的还在后头,除对外欠账外,公司还拖欠员工工资、补贴等一堆救命钱,5000多号兄弟姐妹等着发饭钱,总共4.6亿元。

钱呢?账面货币资金只剩1500多万——讲真,这点儿余额够买个大厂的测试车型吗?

资产和债务之间,那叫一个南辕北辙,谁来都得头疼。

先别急着心疼,咱得顺藤摸瓜。

重整背后,到底是运气作怪,还是路线选择错了?

管理人其实很清楚,行业卷到飞天,头部品牌降价一浪高过一浪,哪吒这类二线玩家,地盘被蚕食得一干二净。

大家伙各出奇招抢市场,大厂降价,车圈堪比双十一。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IPO计划没玩成,本想上市圈钱还旧账,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让公司流动资金雪上加霜。

一通组合拳,直接逼到了债务悬崖边。

那生存怎么办?管理人还真不是吃素的,各种应急措施立马安排。

比如说,一边和供应商死缠烂打,保证车机在线不停服;另一边琢磨着发不发工资的难题。

很多一线员工,半年没见到全额工资,有的核心岗位人才那还顶得住,直接跑路。

怎么办?大伙儿都盯着人事小本本,关键岗位全薪发放,为了节约成本,很多高管工资直接“腰斩”;创始老大甚至一分不给发。

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说句玩笑,这叫能省一分是一分,真要裁到骨头都没肉了。

你说,这些“止血”操作,能撑多久?

没人敢打包票。

再扒拉扒拉,这家企业不是说倒就倒。

还有一点挺重要,被业界反复强调:哪吒要在重整期继续营业,重点干啥?

缺啥补啥,售后维保不能停。

这背后讲究什么?不外乎两条:一是保住车主信心,客户不能跑;二是手里有用户、有资产,才卖得上价,才能吸引优质投资人。

你想啊,如今新能源市场,主流玩家早学会了“舍命陪君子”,哪吒唯有守住基本盘,才能等来救命稻草。

债权人大会议题还真不少,资产清查、继续经营、各种投票,全是流程。

与其说重整是“绝地求生”,不如说是在给所有利益方博弈出一个妥协点。

其实企业被顶格拉入“失信执行人”,实际控制人多次被限高,肯定不是啥可以用来吹牛的光荣事迹。

但话说回来,市场就是这么残酷,活下来的才有机会说自己当年多惨。

讲真,这年头,创业者要真能站在悬崖边抛个硬币,还能东山再起,那故事才好听。

可这一切得等有金主爸爸愿意伸手救一把。

投资人招募环节就直接把戏做足了。

押金5000万,最终确定投资人三天内交一亿,整个报名流程卡得锱铢必较,谁不看好还真不会轻易下场。

70多家投资人报名,但最后结果迟迟没有对外公布。

投资人盯的什么?无非就是那点家底,双生产资质、庞大产能、海外渠道,这些对于想进新能源车圈的资本是诱人的筹码。

但说实话,别的可以谈,短期内复工复产的资金得先到位,否则一切空谈。

江湖小道消息自然不会缺席。

山子高科重组的飞语满天,官方这边矢口否认,相关团队也是各执一词,最后都等着盖章官宣。

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自成一派,谁真接盘,得后续看戏,谣言止于智者嘛。

即便如此,哪吒资产的闪光点还是有的。

双生产资质是放在桌面上的王牌,这年代咱都知道,新能源牌照有多金贵,有钱都未必批得下来,谁手里捏着就能说上话。

另外,浙江、江西、广西三大工厂,合计年产30万辆,这产能放在今天的新势力厂商里也能排得上号。

尤其是桐乡工厂,2018年投产,宜春更牛,一路工业4.0标准,南宁则负责出口,布局算很有远见。

哪吒汽车重整,债权人开会,员工欠薪未解-有驾

市场呢?哪吒主攻三、四线“小镇青年”,10万-20万区间性价比市场,门店密布,下沉市场根系深,这跟卷高端路线的友商完全是两个思路。

据说不少对新能源车有兴趣的外来资本,正是冲着这些优势资产来的。

加上出口海外的那一手,东南亚布局早一步,哪吒在2023年斩获当地新能源市场销冠,能占10.5%的份额。

泰国、印尼建KD工厂,利用南宁的出口基地,粘合度拉满。

你是不是发现,这些海量资源,成了要现金流的绝佳担保品。

其实现在的哪吒,表面上一副苦逼样,但剥开层层包裹之后,底子还不差,有牌可打。

但只要债务这个天坑一天不填平,问题压力就一刻不减。

涉及到四十几亿外加员工欠薪,品牌口碑就像是场风暴,哪边没防住,哪边马上塌。

再来看近期网络服务停摆事件,直接让车主集体炸锅,不少老用户都懵了:登录要买流量?核心功能断网?这让车主的信任直接打骨折。

供应商说欠钱不给续签,哪吒这边声明已经付了,双方扯皮到最后,吃亏的只能是终端用户。

后续车主可以自己掏腰包买套餐,一月6块、30块,但大家追问为什么要我来填窟窿。

毕竟40万人口碑不是说丢就能捡回来的。

想要走出泥潭,不光得稳住资产,更得把品牌从信任危机里一点点捞出来。

说穿了,债务、员工、用户,这三座大山缺一不可,哪边崩了重整都得玩完。

但也有行业人士给出正向评价,说哪吒的海外渠道和下沉市场基盘,不是新玩家几个月就学得来的。

问题是,这行业的寒冬一来,速度快得让你抓不住。

新能源江湖早不是什么三国混战,反倒更像一场大逃杀。

行业洗牌提速,资本撤退,市场加速内卷。

这两年众多新势力企业形势都不妙,有的退出舞台,有的如哪吒、威马一样苦苦挣扎,也有老牌车厂忙着重组。

消失、并购、转型、品牌整合一波接一波,整个新能源格局正从百花齐放,慢慢转向赢家通吃。

十家新势力,能留哪家到最后,没几个人敢押宝。

哪吒的遭遇,其实是无数新势力的缩影。

早些年,靠着风口资本,销量暴涨,一路狂奔,自信爆棚。

转折点却是小型车红利吃尽,品牌战略想换高端,反倒被拖进坑里。

同赛道的零跑,调头聚焦家庭市场,上新更贴合用户,哪吒沉迷小众运动轿车,自用优越感作祟,销量一落千丈。

战略失误、管理混乱、融资不畅——这些都是车圈的老话题。

IPO总是遥遥无期,资金断链,难怪日子越过越窄。

哪怕还有40多万辆的保有量、海外资源,没人敢轻言乐观,说马上就能起死回生。

具体数据打出一片红:2023年销量下滑16%,2024年再减半。

亏损连年,现金流见底,港交所上市屡屡搁浅。

要不是家底还算硬,恐怕早成明日黄花。

现在,虽说还有救命牌,但这重整也只能说给了条喘息的隧道,能不能爬得出去,八成得看后续资本和团队的合同怎么谈。

得资金、要信心、稳生产,一样都不能拉胯。

这种困局,不只是偶然。

新势力玩家资本热潮陡回,头部优势拉大,新能源圈未来格局或许真的会被那几个大厂和极少数新势力分掉大头。

哪吒要想挤进决赛圈,产品力、战略、用户口碑还有资本市场,没有一样敢掉链子。

否则,等着拍卖资产都不稀奇。

讲个玩笑——投资和重整,像极了赛跑:只抢一根接力棒,不进则退。

但咱也明白,商业的底色永远冷酷。

翻盘故事人人爱看,真等结局揭晓,恐怕不是欢乐大结局,而是深夜马拉松。

现在也只能说,哪吒还没倒下,但光靠期待和怀旧顶不住,得真有现金流、市场信心撑腰。

如果不能在接下来的重整中让各方满意,那这条路注定步步惊心,一路荆棘。

说到底,哪吒的故事也许只是新能源车时代的一枚切片,浮沉之间,谁能惊险过关,谁又会悄然落幕,观众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点点实力,一点点运气,还有大量妥协与血汗,才可能换来一个柳暗花明的续集。

——你觉得,哪吒到底会不会迎来第二春?翻身有戏吗?

哪吒汽车重整,债权人开会,员工欠薪未解-有驾

咱一起来聊聊。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