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充电桩上显示的充电量,总是比车辆自己显示的电量要多一些?难道是被“偷电”了?还是充电桩有“猫腻”?
别担心,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背后有合理的科学解释。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团!
国家能源局有明确规范:充电过程中,总损耗率不超过15%都属于合理范围。比如充100度电,车端能收到85度以上,就不用纠结;如果差值经常超过20%,再联系运营商排查设备即可。
为什么充电量会不一致?
简单来说,充电桩测量的电量是“出口电量”,而车辆测量的是“入口电量”。中间差值的部分,主要消耗在了以下几个环节:
1. 交流直流转换损耗
大多数电动汽车充电时,需要将电网的交流电(AC)转换为电池所需的直流电(DC)。这个转换过程由车载充电机或充电桩内部的整流器完成,过程中会产生热能损耗,通常效率在90%-95%左右。也就是说,每充10度电,就有0.5-1度电用于转换过程中的发热。
2. 电池管理系统(BMS)工作耗电
充电过程中,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BMS)需要持续监控电池状态、平衡电芯电压、控制温度等。这些操作本身也需要消耗电能,虽然不多,但也是电量差异的一部分。
3. 充电线缆发热损耗
大电流通过充电线缆时,由于电阻的存在,会产生热量导致能量损耗。尤其是在直流快充时,电流更大,线缆损耗也更明显。
4. 电池加热/冷却能耗
在极端温度环境下,车辆需要先加热或冷却电池至适宜温度才能高效充电。这个热管理过程消耗的电能会计入充电桩的输出电量,但不会进入电池储存。
这不是“偷电”,而是正常能量损耗
明白了上述原因,你就会知道这不是充电桩“偷电”,也不是车辆“虚标”,而是电能转换和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能量损耗。就像我们用水泵抽水,总有一部分水会溅洒出去,无法全部到达目的地。
一般来说,充电效率在90%-95%之间是正常的。这意味着如果你充了50度电,最终进入电池的可能在45-47.5度之间。效率会受充电功率、环境温度、设备质量等因素影响。
如何提高充电效率?
虽然无法完全避免损耗,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充电效率:
选择温度适宜的环境充电,避免极端冷热天气
使用直流快充时,尽量不要在充电同时使用车内大功率设备(如空调、音响)
定期保养车辆,确保电池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选择质量可靠的充电站或者预约绿小马上门充电,设备老化也会增加额外损耗
下次再看到充电桩和车端电量显示不一致,你就知道这不是什么异常情况,而是正常的物理现象啦!分享这篇文章,帮助更多车友解开这个疑惑吧~
你有没有遇到过充电方面的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或者后台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