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老司机拒换插混纯电,增程真这么香?

车圈风向,瞬息万变!

曾被戏称为“脱裤子放屁”的增程式电动车,如今却异军突起,让不少坚守纯电、插混阵营的老铁们开始重新审视。

就说我那位朋友老王,两年前咬牙入手了一辆增程SUV,最近跟他聊起换车的事儿,这家伙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插混不考虑,纯电更是直接否决。

两年老司机拒换插混纯电,增程真这么香?-有驾

这不禁让人好奇,增程这“后浪”,究竟有何魔力,能让老司机如此死心塌地?

增程突围:从“另类”到“主流之选”

细数新能源车这几年的发展,颇有几分“三国演义”的味道,纯电先行,插混紧随,增程则像一匹潜伏的黑马,伺机而动。

起初,增程技术因其“多此一举”的结构,饱受质疑,仿佛鸡肋般的存在。

然而,时过境迁,这股看似“非主流”的力量,却在销量上节节攀升,甚至引得不少车企纷纷调转船头,从插混赛道转向增程。

这背后的逻辑,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难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究其原因,还得从用户的实际体验说起。

老王当初从油车换到增程,最让他满意的莫过于油耗的显著降低。

两年老司机拒换插混纯电,增程真这么香?-有驾

增程车的奥妙在于,那台内燃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专心致志地发电,如同古代王朝中的“内务府总管”,只管后勤保障。

如此一来,发动机便能始终运行在最佳工况区间,燃烧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轻松超越35%。

反观传统燃油车,在拥堵的都市中,频繁的起步、停车、加速,使得发动机经常处于低效运转状态,综合燃烧效率往往不足25%。

因此,即使增程车身形更大,搭载涡轮增压引擎,其燃油消耗量却能比同级别油车减少近半,这省下的可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怎能不让人心动?

---

电驱优势与舒适体验:增程的“弯道超车”

再者,增程车型在动力表现上,也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燃油车的认知。

《孙子兵法》有云:“疾如风,徐如林”,用以形容增程车的动力特性,颇为贴切。

纯电驱动赋予了车辆迅捷的响应速度,起步时的低扭爆发更是酣畅淋漓,如同离弦之箭。

即便在高速巡航时,动力输出相较于低速有所减缓,但与同排量燃油车相比,依然绰绰有余,甚至能与一些大排量V6发动机车型相媲美,加速超车时,底气十足。

两年老司机拒换插混纯电,增程真这么香?-有驾

不仅如此,增程车在乘坐舒适性方面的提升,也堪称“润物细无声”。

为了营造更佳的驾乘体验,许多增程车型不惜成本,采用了更高级别的悬挂系统,如双叉臂、多连杆,并配备了CDC电磁减震器、空气悬挂等先进配置,能够有效过滤路面传递的细微震动,使得行驶过程更为平稳。

正如古人所言:“如履平地”,用来形容其舒适性再合适不过。

同时,由于发动机与车身并非刚性连接,震动和噪音的传递也得到有效抑制,车厢内静谧性更佳,再搭配上宽敞的乘坐空间、柔软的座椅,以及车载冰箱、娱乐大屏等配置,营造出移动起居室般的享受。

智能车机的流畅操作和丰富功能,更是传统燃油车难以望其项背的。

---

插混与纯电的“短板”:衬托增程的“长处”

那么,为何老王对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车型“敬而远之”呢?

首先,在智能化体验上,不少插混车型的车机系统仍有提升空间。

两年老司机拒换插混纯电,增程真这么香?-有驾

它们往往是传统车企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的产物,在系统底层优化和用户界面设计上,与那些拥有强大软件研发能力的新势力品牌存在差距。

操作不够流畅,功能不够丰富,是许多插混车主反映的痛点。

正如《荀子》所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传统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追赶,仍需时日。

其次,插混车型在动力模式切换的平顺性方面,也难以做到完美。

虽然高速直驱能提升燃油经济性,但在中低速行驶时,依然依赖电机驱动。

当车辆在不同动力模式间切换时,部分插混车型会出现顿挫感,影响驾乘的舒适性。

这就像乐章中不和谐的音符,破坏了整体的流畅感。

此外,插混车型复杂的机械结构,也增加了潜在的故障风险。

虽然多种驱动模式看似功能强大,但对于大多数日常通勤为主的用户而言,利用率并不高。

两年老司机拒换插混纯电,增程真这么香?-有驾

为了追求极致的燃油经济性,却牺牲了车辆的可靠性,这无疑是“买椟还珠”之举。

至于纯电动车,其最大的掣肘依然是续航焦虑和充电不便。

《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虽然电池技术不断进步,但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在长途出行和极端天气下,仍难以让人完全放心。

尤其是在节假日,充电桩的排队现象如同长龙,耗时费力。

而北方冬季的续航衰减问题,更是让不少潜在用户望而却步。

---

电池衰减的“辩证”:增程用户的“务实选择”

最后,关于新能源车普遍存在的电池衰减问题。

诚然,频繁的充放电理论上会加速电池的老化。

两年老司机拒换插混纯电,增程真这么香?-有驾

但对于增程车主而言,他们往往对用车场景有着清晰的认知。

日常通勤里程较短的用户,更倾向于将增程车作为纯电动车使用,内燃机仅作为应急的“充电宝”。

即便未来电池性能有所下降,增程模式依然能够保证基本的出行需求。

这正如《易经》所言:“生生之谓易”,变化是永恒的,关键在于如何适应变化。

此外,纯电动车虽然充电频率较低,但电池的日历寿命同样会影响其性能。

即使不频繁使用,电池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衰减。

因此,单纯以充电次数来判断电池衰减程度,并不全面。

总而言之,增程式电动车并非所谓的“智商税”,而是在特定阶段,综合考虑了用户需求和技术限制后,一种务实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它扬长避短,既拥有纯电动车的驾驶平顺性和智能化优势,又解决了燃油车的续航焦虑,同时规避了插混车型的复杂性和纯电动车的里程担忧。

老王的选择,正是这种理性思考的体现。

那么,各位看官,对于增程式电动车,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