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田在海外发布了 2025 款 NC750X,一下子就成了摩托车圈的焦点。你猜怎么着?这台车排量可是 750cc,百公里油耗竟然能低到 2.5 升!这数据一出来,不少骑友都惊掉了下巴,毕竟这在同排量车型里,简直就像长跑运动员跑出了短跑选手的速度,太让人意外了。
本田的工程师说,这款车要实现 “人与道路的对话”。这话听着挺玄乎,其实说白了,就是想让车子既能满足大家对性能的需求,又能在日常使用中足够实用。不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只求在骑行的每一刻,都能让骑手和车子、和道路好好 “相处”。
要说这款车的技术革新,那可真是有不少亮点。先看动力系统,745cc 的水冷双缸发动机搭配 270 度曲轴设计,能输出 43.1kW 的功率和 69N・m 的扭矩。这就好比一个大力士,既能举起 heavy 重物,又能灵活地做精细活,在动力和操控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DCT 双离合变速器也升级了,低速换挡的平顺性提升了 45%,还新加了油温监测功能。以前骑车,低速换挡时总有点顿挫感,就像走路被绊了一下,现在这种情况好多了,油温监测还能让骑手随时掌握变速器的状态,心里更踏实。
车身还减重了 1.8 公斤,传动逻辑也优化了。别小看这 1.8 公斤,骑起来感觉轻快不少。实测数据也很亮眼,城市通勤 3.2L/100km,长途巡航 2.8L/100km。想想看,同样的路程,别人加两次油,你可能一次就够了,多省心。
安全性能方面也有大提升。前制动系统从老款的单碟升级成了双碟,296mm 浮动碟盘 ×2 加上双活塞卡钳,刹车效果更给力。就像以前用一只脚刹车,现在两只脚一起上,安全感瞬间翻倍。
还有弯道 ABS 和 HSTC 牵引力控制系统,在非铺装路面上作用可大了。以前在那种坑坑洼洼的路上骑车,总担心打滑,现在有了这些系统,心里就有底多了,操控起来也更自如。
智能交互上,5 英寸的 TFT 仪表搭配 Honda RoadSync 互联功能,导航、音乐能无缝投屏,骑车时看导航、换音乐方便多了,不用再低头看手机,安全多了。四向拨杆操控加上自定义骑行模式,雨天、街道、运动、自定义模式能智能适配不同场景。下雨天用雨天模式,路面再滑也不怕;想体验速度感,就用运动模式,简直太贴心了。
舒适性也没落下,802mm 的低座高,座椅还做了收窄处理,不管是高个子还是小个子,骑起来都很舒服,不会觉得憋屈。最让人惊喜的是 23L 的前置储物箱,竟然能放下全盔,这可比传统的油箱设计实用多了,出门带点东西方便得很。原厂还有城市、旅行、探险、舒适四大预设方案的套件,想怎么改装就怎么改装,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不过,这款车在国内市场的定价,可是引起了不少争议。海外裸车价才 4.2 万,国内 DCT 版却要 91800 元,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有人觉得太贵了,不值这个价;也有人说,一分钱一分货,本田的品质摆在那儿。
其实这价格里面有不少门道,关税是一部分,国内版还比海外版多了 8% 的配置升级,像 TFT 仪表、双碟刹这些,还有本田的品牌溢价也在里面。
这款车可以说是精准瞄准了中年骑士。低座高设计让不同身高的人都能轻松驾驭;用的环保材料也符合中年人的价值观;还有 8 万公里的耐用性,特别符合他们务实的消费观。
和竞品比起来,它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雅马哈 Ténéré 700 要 10.9 万,而 NC750X 的 DCT 变速箱就是个很大的亮点。对于国产中排车型来说,像春风 450ADV,在它面前定价策略也显得不有效了。
国内上市后,NC750X 一直维持着 91800 元的定价,配置升级了也没涨价。用户的反馈也是两极分化,有人觉得 “油耗真香”,也有人吐槽 “价格腰斩” 才合理。
从实际使用来看,它作为通勤神器很合适,14.1L 的油箱能续航 400km 以上,不用老想着去加油。不过作为摩旅车,它的轻度越野定位就有点局限了,和硬派 ADV 比起来,通过性还是差了点。
而且它的二手保值率也挺高,五年保值率比国产车型高出 30%,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它的耐用性,有一定的金融属性。
NC750X 重新定义了中排量休旅车市场,让我们知道省油不等于妥协,“够用即完美” 的成熟消费观也逐渐被更多人接受。
当国产车还在比拼配置的时候,本田已经用 “油耗黑科技 + 场景化设计” 在细分市场站稳了脚跟。
最后,可能有人会问,为了省油多花 4 万值不值?其实答案就藏在 10 万公里后的维修账单里,值不值,用过的人心里都有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