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液多久换一次,3年,5年,换晚了发动机报废

对于很多有车的朋友来说,汽车保养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大家普遍会记得按时更换机油,关注轮胎的磨损情况,但往往会忽略掉发动机舱里那一壶颜色鲜艳的液体——发动机冷却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防冻液。

很多人觉得,这东西只要不少,就没必要换,甚至有人开了七八年都没动过它。

防冻液多久换一次,3年,5年,换晚了发动机报废-有驾

这种想法真的对吗?

一个被长期忽视的保养项目,背后可能隐藏着让发动机提前报废的巨大风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每天都在修理厂真实上演的案例。

首先,我们需要纠正一个普遍的观念,那就是“防冻液”这个名字,其实只说出了它一半的功能,甚至不是最核心的功能。

它的学名应该叫“发动机冷却液”。

顾名思义,它的首要职责是给发动机降温,防止在夏天高温或者高负荷运转时,发动机因为过热而出现“开锅”现象。

防冻,只是它在寒冷地区展现出的一个关键性能,确保在零度以下不会结冰,从而避免因液体结冰体积膨胀而撑裂发动机缸体或散热水箱。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极其重要但常常被忽视的作用——防腐防锈。

现代汽车的发动机,大量使用了铝合金等轻质金属材料,冷却液中添加的各种缓蚀剂,就是为了保护这些金属部件,防止它们在使用过程中被腐蚀、生锈,或者产生水垢堵塞管路。

那么,当冷却液长时间不更换,会发生什么呢?

它会从一个尽职尽责的“保镖”,一步步黑化成一个从内部搞破坏的“刺客”。

防冻液多久换一次,3年,5年,换晚了发动机报废-有驾

冷却液的主要成分乙二醇,在持续的高温环境下会慢慢氧化,生成乙酸、甲酸等具有腐蚀性的酸性物质。

我们初中化学都学过,乙酸就是醋的主要成分。

您可以想象一下,让您那精密昂贵的发动机,长年累月地浸泡在一锅工业级别的“醋”里,会是怎样的后果。

有专业机构进行过加速腐蚀实验,结果显示,超期服役三年的冷却液,对铝合金的腐蚀速度可以比合格产品高出十几倍。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老旧车辆在拆解发动机时,会发现冷却水道内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如同蜂窝煤一样的腐蚀坑洞,这些都是被变质的冷却液一口一口“啃”出来的。

这种腐蚀还不是最隐蔽的。

当冷却液中的添加剂失效后,它抑制气泡产生的效果也会大大减弱。

在水泵高速运转时,冷却液中会产生许多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在叶轮附近破裂时,会产生强大的微观冲击力,不断地“击打”水泵叶轮的表面,久而久之,就会在叶轮上形成许多小麻点和空洞,这种现象在专业上被称为“气蚀”。

当水泵的叶轮被打得千疮百孔,它的泵水效率就会大幅下降,冷却循环能力自然也就跟不上了。

很多车主发现自己的车水温越来越高,尤其是一开空调或者一堵车,水温指针就开始不老实地往上跑,这很可能就是冷却系统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而源头,往往就是那壶被遗忘多年的冷却液。

防冻液多久换一次,3年,5年,换晚了发动机报废-有驾

根据一些行业内的统计数据,由冷却系统故障引发的发动机大修案例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与冷却液超期使用有直接关系。

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误区,就是认为冷却液的问题是北方车主才需要担心的,自己在南方地区,冬天温度都在零上,完全可以高枕无忧。

这个想法是极其危险的。

北方地区的主要风险是冰点不够高,一夜寒流就可能让冷却液冻成冰块,物理性地撑坏发动机。

而在南方地区,风险则恰恰相反,是沸点不够高。

合格的冷却液沸点通常在110到120摄氏度以上,这保证了在炎热的夏天,即使是长时间堵车,发动机的温度也能被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但是,变质的冷却液,其沸点会逐年下降。

有修理厂做过跟踪测试,在重庆这样夏季炎热的城市,车辆的冷却液沸点每年可能会降低3到5摄氏度。

当沸点降到一定程度,就非常容易在拥堵路况下达到沸点,也就是“开锅”。

一旦开锅,冷却系统内会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阻,导致冷却循环基本瘫痪,发动机温度会在短时间内急剧飙升,极易造成拉缸、活塞环粘死等永久性损伤。

防冻液多久换一次,3年,5年,换晚了发动机报废-有驾

所以说,冷却液的重要性,不分南北,它考验的是每一位车主的责任心。

在实际使用中,还有两种行为堪称“花样作死”。

第一种,就是不同品牌、不同颜色的冷却液混着加。

这看似是省钱的小聪明,实际上是在发动机里进行一场无法预料的化学实验。

不同颜色、不同配方的冷却液,其内部的化学添加剂体系可能完全不同。

有的是无机盐配方,有的是有机酸配方,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很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絮状物或者胶状沉淀,看起来就像果冻一样。

这些沉淀物会严重堵塞散热水箱里那些细如发丝的散热管路,以及发动机内部的水道,导致整个冷却系统瘫痪。

清理这种堵塞物的成本,远比更换几次全新的冷却液要高得多。

第二种,是盲目相信所谓的“终身免更换”。

一些高端车型或者长效冷却液产品确实宣传有很长的更换周期。

防冻液多久换一次,3年,5年,换晚了发动机报废-有驾

但我们需要仔细阅读车辆保养手册上的说明,这些“长效”或者“终身”往往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在特定的行驶里程内,或者指的是在车辆的设计寿命或原厂保修期内。

而且,即便是长效产品,厂家也通常建议需要定期(例如每两年)使用专业仪器检测其冰点和缓蚀剂的浓度是否达标。

特别是对于现在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来说,冷却液的角色更加复杂。

它不仅要给发动机降温,还要负责给电池组、电机和电控系统这些高精密度的电子部件散热。

因此,这类冷却液对自身的导电率有极其苛刻的要求。

一旦冷却液老化或者被污染,其导电率就会升高,如果此时发生轻微泄漏,就可能造成高压电路的短路,维修费用动辄上万元。

因此,对于冷却液的更换,不能再简单地按照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公里数来一刀切。

一辆每天高强度行驶的网约车,和一辆每周只开一两次的家用车,其冷却液的损耗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一辆经过动力改装、发动机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的性能车,也应该比原厂状态的车辆更频繁地检查和更换冷却液。

我们应该明白,花上几百元,定期、规范地更换冷却液,并对冷却管路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是一项性价比极高的预防性投资。

不要等到发动机舱飘出那股特殊的甜味(冷却液泄漏的味道),或者水温表指针开始异常摆动时才想起来这件事。

到那个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等待你的,将是一张数额巨大的维修账单。

对爱车的这份关心,应该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尤其是这种平时看不见、但却至关重要的环节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