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

讲真,最近看新闻,说比亚迪5月份海外销量又创了新高,一个月卖了快四万辆。

这数字本身没啥,但可怕的是那个增长曲线,陡得跟心电图见了鬼一样。

这已经不是什么“出海”了,这是赤裸裸的“登陆”。

所有人都还在讨论什么品牌底蕴,什么德味日系,什么百年传承。但现实就是,当下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温良恭俭让的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不存在什么体面共赢,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竞争。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比亚迪正在用行动告诉所有人,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要把桌子掀了,连带把餐厅都给你爆破了。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想当世界第一,以前的玩法是比谁的发动机好,比谁的变速箱顺,比谁的牌子亮。奔驰的标,就是最硬的通货,因为买它的人不是在买车,是在买一种信仰,一种“我的人生没有白混”的玄学证明。特斯拉也一样,它的车主买的不是电耗和续航,是马斯克画的那个飞升火星的大饼,是一种科技宗教。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现在,游戏规则变了。

比亚迪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告诉世界,决定胜负的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而是三样东西:技术、龙脉、和全球化。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先说技术。

现在的技术已经不是什么V8、W12了,而是电池、芯片和那个被吹上天的“智能驾驶”。

尤其是智能驾驶,这玩意儿简直是当代车圈最大的行为艺术。所有人都说自己L2、L3,PPT做得比科幻片还炫,但一上路就原形毕露。

为什么?因为自动驾驶的关键根本不在特斯拉,也不在硅谷的无尘实验室,而在中国三线城市的早高峰菜市场。

你的AI算法可以学习一亿公里的高速路况,但它能预判一个突然从巷子里鬼探头出来的“老头乐”吗?它能理解一个外卖小哥为了抢时间而做出的薛定谔式走位吗?不能。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所以,所有吹嘘自动驾驶技术的车企,都应该拉去跟“老头乐”跑一圈。能活下来的,才有资格谈技术。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比亚迪就悟了,它的“天神之眼”系统,名字一听就很玄幻,但逻辑很朴素:用冗余到变态的硬件,去对抗现实世界里无尽的草台班子。三体人看了估计都得气活了,我用一个质子锁死你整个地球科技,你用十五颗激光雷达来防我一个老头乐?

这逻辑,颠了,但又无比正确。

然后是“龙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全产业链。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别人造车,是“整合全球优质资源”。说白了就是东家买电池,西家买芯片,南家买屏幕,北家买沙发,最后自己组装一下,贴个标。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这在太平盛世没问题,大家你好我好。但现在是什么时候?是乱世。

芯片说断就断,锂价说涨就涨,海运说堵就堵。你的供应链就是你的命门,别人一掐你就翻白眼。

王传福这哥们儿,与其说是企业家,不如说是个战略偏执狂。他的思维模式特别简单粗暴:凡是我不能控制的,都靠不住。凡是靠不住的,我就自己造。

所以比亚迪不仅造车,还自己挖矿、自己做电池、自己搞芯片,甚至丧心病狂到自己造船。对,你没听错,造滚装船出海运自己的车。

同行看了也得傻。这还怎么玩?你还在研究怎么拼乐高,人家直接把生产乐高颗粒的工厂、运输乐高的大卡车、甚至铺路的沥青公司全买下来了。

这不是在做生意,这是在修一座移动的战争堡垒。从最上游的原材料,到最下游的物流,一整条“龙脉”都握在自己手里。这种安全感,是任何PPT都给不了的。

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劲儿,才是掀桌子的底气。

最后,全球化。

以前我们说出海,就是把车卖到国外去。现在比亚迪的出海,叫“本地化复制”。

它不是简单地卖车,而是把整个工厂,连带着供应链,像一个压缩毛巾一样,扔到泰国、扔到巴西、扔到匈牙利,然后“哗”一下就地展开。

这是一种闪电战。当别人还在为关税和本地法规头疼的时候,比亚迪的本地工厂已经开始下线新车了。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特别能理解这种思维。与其去适应别人的规则,不如直接在别人家里,建立一套自己的规则。成本是高,但一旦成了,那就是降维打击。

这套打法非常不讲道理,但是非常有效。就问你怕不怕?

这三板斧下来,比亚迪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车企了。它正在变成一个更可怕的东西。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一个“AI生态公司”。

这个词很俗,所有公司都爱说自己是生态公司。但我得说,大部分都是在扯淡。

什么叫生态?就是把你套牢。苹果的生态,就是用iOS把你锁死在他的硬件全家桶里。亚马逊的生态,是用Prime会员和AWS云服务让你欲罢不能。

比亚迪想干的,也是这个。

它的车,就是一个个移动的智能终端,或者说,一个个数据采集器。每一辆在路上跑的比亚迪,都在用身上的摄像头和雷达,给它的AI当免费的“陪练”。

当马路上跑着一千万辆比亚di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它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会让所有对手的数据库看起来像个U盘。它的AI迭代速度,会快到让同行哭晕过去。

数据越多,算法越强。算法越强,体验越好。体验越好,车卖得越多。车卖得越多,数据就更多。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一个完美的正向循环,一个无法被模仿的“数据护城河”。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这哪里是护城河,这分明是在修长城。

更可怕的是,它还要开放平台。

就像苹果开放App Store一样,比亚迪也想让所有开发者来它的车机系统里“整活”。以后你的车,可能就是一个长了四个轮子的手机。物流公司可以在上面开发自动驾驶货运APP,打车平台可以开发无人驾驶出租车,甚至你可以付费订阅一个“一键漂移”功能。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我有时候会想,我们这些用户,到底是在买一个交通工具,还是在为一个巨大的数字生命体提供养料?

这种模式的终点,就是比亚e迪不再靠卖车赚钱,而是靠卖服务、卖数据、卖生态里的“皮肤”和“道具”赚钱。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这个想象空间,就不是万亿级别的了,而是十万亿。

当然,这种画大饼的事儿,听听就好。毕竟从买车到买会员,中间还隔着一个消费习惯的鸿沟,比如我就完全不能理解座椅加热为什么要按月付费,简直是疯了。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所以,比亚迪能成为世界第一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问错了。

它的目标,可能早就不是什么“世界第一大车企”了。车,只是它的一个载体,一个入口。

它真正想做的,是成为未来出行时代的底层“操作系统”。

特斯拉、丰田、大众,这些都是强大的对手,但它们更像是这个操作系统里的一个个超级APP。而比亚迪,想成为那个制定规则的平台本身。

它手下那12万名“道士”(工程师),每天不是在研发汽车,而是在构建一个庞大的、基于现实世界的“数字矩阵”。

比亚迪的终局猜想:它根本不想当第一,只想把所有对手变成自己的-有驾

这条路,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当一个玩家开始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的时候,这场游戏就已经进入垃圾时间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

这是纯粹的、不加掩饰的、让太阳都要一个趔趄的疯狂。

而它的最终结局是什么?也许不是什么宏图霸业。可能就是王传福这个人,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睡个好觉了,因为他知道,没有任何一个环节能再卡住他的脖子了。

这种安全感,可能才是这一切疯狂的根源。

这,就是终极的现实主义。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