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球踏板车市场热闹非凡,规模已经突破 300 亿美元。亚太地区在这当中特别突出,占了全球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而我国更是厉害,市场份额超过 60%,保有量达到 2500 万辆以上。在国内,踏板车市场发展势头也很猛,2023 年销量有 1800 万辆,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会超过 800 亿元,每年的增长率能达到 18%。
在市场竞争方面,国产品牌这几年发展迅速,市场份额从 35% 提高到了 45%。像豪爵、宗申这些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都超过 10%。国际品牌,像本田、雅马哈,采用合资的方式想稳住高端市场。不过,国产品牌发展太快,它们的价格体系也受到了影响。比如说雅马哈的 NMAX155,价格一直降不下来,在市场竞争中就有点吃亏 。
政策和技术也在推动踏板车市场的发展。因为我国一直强调 “双碳” 目标,踏板车的电动化率也在提高,现在已经达到 70%。而且,有 46 个城市对燃油车限行,这也让更多人选择电动踏板车。在技术上,锂电池在踏板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渗透率达到 58.7%,现在固态电池也开始装车试验了,以后踏板车的续航能超过 120 公里。
说到大家关注的踏板车,我们来看看关注度最高的 10 款车型 。售价在 1.5 万元以下的第一梯队里,豪爵 UHR150 最受关注。它定价 14980 元,发动机是 150CC 的水冷引擎,功率有 10.6kW,性价比特别高,比同价位的合资车要好很多。像赛科龙 RT150E 这些国产车也紧跟其后,价格从 11688 元起,还配备了 ABS 和 TCS,这也让国产踏板车的品质有了很大提升。济南铃木 UY125 也不错,它用的是超级芯发动机技术,油耗很低,每 100 公里只要 1.8L 油,很多用户都希望它能升级,加上 ABS 系统。
在 1.5 万到 3 万元这个价格区间的第二梯队里,雅马哈 NMAX155 排名第三,不过它 27800 元的定价有点高,和国产车竞争时不太占优势,而且它还没有电子变速系统,口碑也不太好。新大洲本田 NS125LA 走的是复古路线,这两年卖得很好,销量超过 14 万辆,它的 ESP 发动机升级后,市场表现更稳定了。
售价在 3 万元以上的第三梯队,都是高端进口车型。雅马哈 XMAX300 价格是 49800 元,虽然贵,关注度比本田的车还高,因为它功率有 20.6kW,性能非常好。本田 ADV350 定价 42380 元,这个价格比大家预期的低,而且它排量大,扭矩有 31.8N・m,在探险市场很受欢迎。
国产车能取得好成绩,主要是因为性价比高。同样是 150CC 的水冷踏板车,国产车价格比日系 125CC 的车低 30%,配置还更好,比如有 TBox 车联网、ABS 和 TCS 这些配置。在技术上,国产车也有突破,像 NFC 解锁、投屏仪表这些智能功能,普及率是合资车的两倍。而且,我国长三角地区有产业集群优势,零部件库存周转时间缩短到 5.8 天,生产成本降低了 18%。
不过,国产车也有问题。现在很多国产中端车型设计很相似,相似度超过 60%,创新不够。另外,欧盟出台了新规定 EN17128:2023,提高了出口的门槛,国产车要想出口到欧洲,难度更大了。
未来,踏板车市场会有这些变化。在技术方面,电动化和智能化是趋势。到 2025 年,电动踏板车占比会达到 30%,快充技术能让车 30 分钟就充 80% 的电。ADAS 辅助系统装车率预计会超过 40%,V2X 车联网技术也会让踏板车更好地融入智慧城市。在市场方面,三四线城市这些下沉市场发展很快,销量增速连续三年超过 20%,县域的电动化率目标是 85%。还有共享电踏车市场,哈啰、青桔这些企业推动这个市场规模每年增长 21%,到 2025 年,这个市场规模能达到 500 亿。
对企业来说,国产车企可以多研究固态电池和氢燃料技术,多开拓东南亚市场,那里每年出口增速能达到 35%。国际品牌则要加快本土化研发,调整价格体系,像本田的 LEAD125,就需要降低配置和价格,来适应中国市场。
国产车凭借性价比高、供应链有优势,再加上政策支持,发展势头很好,市场占有率以后可能会超过 50%。要想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胜出,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像钠离子电池能降低成本 30%,还要有全球化发展的能力,比如在东南亚本土化生产,生产率要达到 60%。踏板车市场现在变化很大,不管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要多关注这些新趋势,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