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骨骼清奇的少年已渐渐成长为江湖的少侠。
先扒一扒特斯拉的发展历程,2002年创立,先搭草台班子,做漂亮的PPT,到处找投资人。在2004年迎来了堪称传奇的领导者-埃隆·马斯克。2007年也曾有过一劫,若不是戴姆勒和丰田出资支持及马斯克自掏腰包,特斯拉公司也许就不存在了,之后直到2010年在纽约上市,特斯拉才算得到喘息之机。2012年厚积薄发推出的Model S实现了逆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款成功的高端产品,帮助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站稳了脚跟,试想如果特斯拉还抱着当年Roadster这样的电动超跑不放,公司就无法实现自我造血,开启良性循环。
Roadster2008款
北美销量冠军Model S
就是这样一家1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科技公司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汽车界的破局者,成为众多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绝对标杆。那特斯拉自己的标杆是谁?大众?丰田?亦或根本没有!因为他的掌舵者是马斯克,一位全球科技界公认的狂人,其行事风格决定了要做就要成为行业标杆创立者而非对标者,特斯拉也正是在这样一条道路上狂奔而来。特斯拉现在已经成为美国本土市场的一批黑马,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都已经开始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从历史来看,特斯拉的盈利往往伴随着收入的高增长。
比如2013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增速高达90%,实现了第一次盈利;
2016年三季度,公司收入增速为80%左右,实现了第二次盈利;
2018年三季度,公司收入增速为70%左右,实现了第三次盈利;
2018年四季度,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同样实现了盈利。
而2019年三季度,尽管收入增速下滑3%,仍然实现了1.43亿美元的盈利,大超市场预期。之所以说2019年的这种盈利是史上首次,是因为不同于过去依赖收入规模增长而实现的盈利,本次盈利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控制运营成本、降低费用方面出现了本质的改善。历史上前四次盈利主要依赖收入增长,本次盈利主要依赖费用控制。
尤其是今年以来,在特斯拉多款车型降价的背景下,特斯拉能够取得盈利更加不易,这表明公司运营已经有了本质上的改善,从早期的依赖堆砌产品的粗放管理开始进入精细化良性运营阶段。
而在上海工厂开工投产以后,特斯拉的运营成本还将持续降低。据特斯拉10月24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上海超级工厂的整车建造成本(每单位产能的资本支出),将会比美国的生产系统低约65%,仅折旧费用,就能节约2.9万/人民币每辆。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曾表态,希望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交通运输成本、进口关税等整体造车成本,在中国市场用更低的产品价格吸引消费者。由于Model3售价更为亲民,主打性价比,是特斯拉力推的爆款车型,因此在这个时间点上,这款车型能否在上海工厂顺利量产并交付,对于现金流紧张的特斯拉来说,无疑是一个关于生死的重要节点。而特斯拉在中国上海的超级工厂即将开始投产交付之际,就已经启动德国柏林第二座超级工厂的投资计划,这犹如一把利剑直接插入欧洲的心脏。由此特斯拉在全球的生产布局已经初见端倪,中国、北美、欧洲,这都是全球汽车市场的核心区,可见其志不在小,难怪大众立刻宣布在电动汽车领域追加数百亿美元的投资进行竞争。作为一家外来新生企业在短短10年之后,就能在群雄环视的汽车领域内掀起这样大的风浪,让人不免为之惊叹,马斯克真是一位鬼才!
Model 3的出货量持续攀升
对中国来说,其实狼早就来了!特斯拉公司成立虽然时间不长,但公司运营团队都是行业资深,在上海的超级工厂落子之初,在中国大陆的供应链就已经开始布局,这种全面落地式的策略不仅仅将国内的各种造车新势力逼到悬崖边,也同时对各家传统汽车公司的新能源业务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从电池、原材料到底盘、内外饰,全面的国产化落地,中国大陆供应链整合不仅对特斯拉主流车型的整体成本优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为Model X及更多车型引入也创造了更多条件。由于中国大陆的汽车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甚至可以设想,特斯拉将在中国市场采取更激进的政策,如收购3-5家中国本土的造车新势力,创立新品牌开发生产中端或以下的车型,扫荡零星的中国本土品牌,在各个细分市场抢占更多的份额,把中国区建设为特斯拉全球战略的重要堡垒,作为全面对抗日系及德系的重要战场。
这些酝酿中的概念车一旦推出,汽车江湖必是一番腥风血雨。特斯拉的目标是要做新能源汽车的武林盟主!这才是马斯克真正的野望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