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发言人加入神龙,促进中法合作,加强双方沟通

这两年,神龙汽车可以说是压力山大,大家都知道以前这家合资车企风风光光,巅峰的时候年销量能干到七十来万台,那阵势在国内市场也是一号人物了。

可惜后来遇到大环境变化、产品没跟上,销量一路下滑,最惨的时候一年也就五万台,跟巅峰时期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东风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两个大股东也不是坐着干看着,陆陆续续出了不少新战略,但说实话成效一直不算太理想,谁都知道想让神龙汽车真正活过来,光靠烧钱肯定不行,还是要看人、看方向,要有能把两边力量拧成一股绳的关键人物。

正好这次,吕海涛又回到了神龙汽车当总经理,这事儿其实很有看头。

东风发言人加入神龙,促进中法合作,加强双方沟通-有驾

大家可能不太熟,其实吕海涛是那种从基层一路干上来的“老神龙人”。

他1992年就加入了神龙汽车,那时候可以说神龙还在起步阶段,吕海涛一路干过采买、管过公关、做过品牌、也负责过商务,后面还干过东风集团的战略规划、新闻发言人这些重要岗位。

这种履历在车企里不多见,一是懂市场,二是懂战略,三还懂两边大股东是怎么玩的。

尤其关键的是,吕海涛精通中法双语沟通,东风和法方合资这么多年,沟通始终是个大问题,老外有自己的想法,咱们有自己的实际需求,能在中间架桥搭路的高管太少了。

吕海涛这种能说能干还能两边通吃的,真是稀有物种。

这次东风把吕海涛重新派回神龙汽车,而且还让他保留集团战略规划副部长的身份,继续管着跟Stellantis的沟通工作,这事儿含义就很明白了。

现在Stellantis集团在全球也挺难的,美国加了25%进口关税,集团上半年净亏损23亿欧元,营收还掉了13%。

为了对付美国的贸易政策,Stellantis不得已把Jeep Compass的生产线从加拿大转到美国,这又把加拿大政府惹急了,闹到要告状甚至要砍关税减免,这一来一去就是坑。

东风发言人加入神龙,促进中法合作,加强双方沟通-有驾

集团内部也不安生,前CEO唐唯实都说了,地缘政治和权力平衡有问题,甚至还担心公司会被分裂,欧洲资产可能被中国车企收购。

你说这种局面,神龙汽车又成了中国唯一的Stellantis合资制造企业,战略地位顿时就不一样了。

说白了,这种时候,神龙汽车能不能稳住,能不能发展好,直接关系到Stellantis在全球的供应链和成本控制。

集团的中国区高管也已经发话了,要加大对神龙公司的投入,扩大在华采购部件需求,还要给全球其他市场用。

这意思就是,神龙除了卖车,还要给集团当供应链的支柱。

这种关键岗位必须要稳住,而吕海涛这种既懂制造、又懂沟通、还能两边都信任的人,简直就是不二人选。

其实看吕海涛这一路,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

大家都说外企、合资企业在中国难混,主要就是东西方文化、利益分配特别复杂。

神龙汽车这么多年,能一路坚持下来,靠的不仅仅是市场,更是能在两边都说得上话的人。

东风发言人加入神龙,促进中法合作,加强双方沟通-有驾

如果你只懂中国市场,不懂法方需求,法方不会信你,你推动不了双方资源。

如果你只懂法方,却不了解中国实际,也很难搞定东风集团。

吕海涛三十多年的经验积累、神龙本土运营的深厚底子,还有能跟法国人掰手腕的沟通能力,这几个关键点加起来,就成了现在神龙汽车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其实咱们中国车企这些年过得也不容易,新能源趋势起来了,传统合资品牌压力特别大。

神龙汽车要想翻身,肯定不能走以前老路,必须得转型。

东风和Stellantis集团也不是看不明白这点,去年就达成一致,支持神龙汽车以“神龙造、全球销”为战略方向。

意思很简单,就是要把神龙做成既能在国内卖得动,又能把产品出口到全球,成为全球供应链一部分的企业。

这种转型压力很大,尤其是新能源这块,国内车企竞争激烈,产品要好、价格要能打、技术不能差,营销渠道还要跟上。

东风发言人加入神龙,促进中法合作,加强双方沟通-有驾

今年神龙汽车的销量目标定在10万台,跟过去巅峰时候肯定差远了,但也算是一个比之前几年的低谷阶段大有提升。

关键是,现在神龙已经开始往新能源转型,出了自主新能源品牌示界(HEDMOS),第一款A+级纯电SUV示界06已经上市,续航能做到520公里,跟主流国产新势力品牌比也不算太差。

另外神龙还跟东风乘用车合作开发新能源车型,把东风纳米06也放在神龙武汉工厂生产。

这一系列动作说明神龙不是光说不练,是真正在新能源赛道上开始发力了。

吕海涛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的表态也很实际,他说要充分利用神龙汽车全球标杆工厂的资源和产能,发挥集团制造资源的协同效应。

这句话其实很有分量。

以前很多合资工厂资源闲置,国内很多厂房空转,品牌想做新能源又缺制造经验。

神龙汽车本身有很扎实的制造底子,工厂设计也很先进,利用好这些资源,能大大加快新产品上市速度,还能保证品质和成本。

把集团内部资源协同起来,不仅能提升效率,还能帮助神龙汽车在新能源市场抢占更多份额,这是东风公司新能源“跃迁行动”的关键一步。

东风发言人加入神龙,促进中法合作,加强双方沟通-有驾

当然,神龙汽车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

现在中国市场变化太快,新能源品牌层出不穷,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合资品牌混在一起打拼,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赢。

神龙汽车原来的法系产品在国内市场口碑不算太好,过去几年销量掉得快,品牌形象受损,要想让消费者重新信任、愿意买单,真的不是简单的“换个高管、搞个新车”就能解决的。

市场相信的是产品和服务,是性价比和品质,是口碑和体验。

神龙汽车要想实现复兴,必须要在这些方面下大力气。

吕海涛的优势,除了会沟通、能协调,他对神龙汽车有深厚的感情和理解。

这种“老神龙人”回归,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凝聚力的体现。

神龙汽车内部很多老员工其实对吕海涛很熟悉,大家曾经一起拼过业绩、也经历过低谷,有这种共识在,内部推改革会更顺畅,能减少阻力。

东风发言人加入神龙,促进中法合作,加强双方沟通-有驾

从外部来看,吕海涛在东风集团和法国股东之间的影响力,能推动更多资源向神龙倾斜,比如新产品上市、技术合作、市场拓展、出口计划,这些事儿没有信任做基础很难往前推。

现在神龙汽车除了要做好国内市场,还得抓住全球化机会。

中国汽车出口这些年涨得很快,新能源车海外需求也很大,神龙汽车有了“全球销”战略,如果产品力够强,价格有竞争力,利用好集团的海外渠道,完全有可能在海外市场闯出新天地。

吕海涛懂两边业务,能把中国制造的优势和法国品牌的背书结合起来,为神龙汽车争取出口资源和市场机会,这也是他能为神龙带来的特别价值。

总的说来,吕海涛回到神龙汽车担任总经理,是一次很有战略意义的安排。

东风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希望借助他这个“老神龙人”,稳定合作大局,整合资源,激活品牌活力。

现在神龙汽车正处在转型关键期,新能源赛道刚起步,产品矩阵还在优化,出口机会刚刚打开。

这些事儿都需要一个既懂战略、又懂市场、还能把两边资源协调好的领导人来推动。

吕海涛的三十余年积淀,神龙本土的运营经验,中法双语的沟通能力,正好就是现在神龙汽车最缺的那一块拼图。

东风发言人加入神龙,促进中法合作,加强双方沟通-有驾

当然,路还很长,挑战也不少。

神龙汽车要想真正实现复兴,不光要依靠吕海涛个人的能力,更需要团队的协作和市场的认可。

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服务改善、品牌重塑,这些都是长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但只要方向对了,资源能整合起来,产品真正能打动市场,神龙汽车还是有希望走出低谷,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位置。

吕海涛的回归,至少让外界和市场多了一份期待,也给神龙汽车内部带来了信心。

只要抓住好时代的机遇,神龙汽车完全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里再现辉煌。

所以,神龙汽车的复兴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靠一句话、一个政策就能实现的。

它需要每个环节都做好,需要东风和Stellantis集团同心协力,需要神龙团队坚持努力,更需要像吕海涛这样懂行、懂市场、懂两边文化的领军人物带队。

只要大家一起把劲儿使对了,神龙汽车这个老品牌肯定还会有新的故事。

吕海涛的归来,是神龙汽车走向新生的一个重要信号。

后面怎么发展,就看团队怎么干、市场怎么反馈了。

希望神龙汽车能抓住转型机会,真正实现品牌的再度崛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