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咱们普通人要是想买辆车,可真是有点头大。
以前吧,这事儿简单,无非就是看看兜里有多少钱,再琢磨琢磨是买个合资的还是国产的,挑个轿车或者SUV就行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走进任何一家汽车城,各种新名词扑面而来,“纯电”、“插混”、“增程”、“油混”,搞得人眼花缭乱,感觉像是参加一场高科技知识竞赛。
特别是网上流传着一种声音,说现在还买纯烧油的车,简直就像是4G时代去买了个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人机,有点跟不上趟儿了。
这话听着刺耳,但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琢磨,会发现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反映了我们用车生活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
咱们先说说那个曾经被誉为“省油神器”的油电混动车,也就是很多人熟悉的、不用插电的混动,比如丰田的双擎系列。
在油价节节攀升的年代,这可是个明星产品。
它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在城市里堵车、等红灯的时候,能用电机驱动,既安静又省油,一箱油轻松跑个八九百公里,让不少油车车主羡慕不已。
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个优点,心甘情愿地比同款燃油版多花上一两万块钱。
然而,时过境迁,这个曾经的“优等生”现在却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为什么说它尴尬呢?
我们来算一笔最实在的经济账。
假设一辆油电混动车比燃油版贵了两万元,它的百公里油耗比燃油版低2升。
按照现在每升汽油8块钱计算,每开一百公里,你能省下16块钱。
那么,要把那多花的两万块钱从油费里省回来,你需要开多少路呢?
简单一算就知道,至少要跑12.5万公里。
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一年能开两万公里就算相当频繁了,这意味着你得把这辆车开上超过六年才能真正“回本”。
可问题是,现在汽车技术更新换代这么快,很多人一辆车开个四五年就想换新的了。
这么一来,那多花出去的钱,不就等于白白贡献给了厂商,自己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实惠。
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技术力量,也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简称“插混”,已经悄然改变了游戏规则。
插混车跟油混车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带了一个更大的电池,并且可以像手机一样外接充电。
现在的国产插混车,技术发展得非常快,纯电续航里程动不动就做到了一百多公里,有的甚至超过了两百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呢?
对于绝大多数在城市里生活和工作的人来说,每天上下班的通勤距离,基本上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只要你家里或者单位方便安装一个充电桩,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辆纯粹的电动车来使用。
晚上回家充上电,第二天又是满电出发,日常出行几乎可以不烧一滴油。
电费和油费的差距有多大,大家心里都有数,一度电几毛钱,一升油八块钱,长年累月下来,这节省的成本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种情况下,插混车就展现出了它“全能选手”的特质。
在城市里,它用电,安静、平顺,用车成本极低,享受着电动车带来的一切好处。
而当你需要跑长途、回老家或者去自驾游的时候,也完全不用担心所谓的“里程焦虑”,因为它还有一个传统的发动机,随时可以加油继续跑,便利性跟燃油车一模一样。
这种“可油可电”的灵活性,完美地解决了纯电动车的续航痛点和纯燃油车的高昂油费,恰好击中了当下中国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我们来看看一些真实的数据。
在成都这样的网约车市场,司机师傅们对成本是最敏感的。
根据统计,很多师傅把车从燃油车换成插混车之后,每个月的综合用车成本能直接降低超过60%。
这省下来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还有人担心北方冬天冷,电池会不耐用。
实际上,现在的电池技术和温控管理系统已经相当成熟,有测试表明,即便是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天气里,主流插混车的纯电续航里程衰减也基本能控制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左右,对于日常通勤来说影响并不大。
更何况,它还有发动机作为坚强的后盾,冬天开暖风也比纯电车更有底气。
除了经济性和实用性,在用车体验上,插混车,特别是我们中国品牌推出的插混车,也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你花同样的钱,去买一辆合资品牌的油电混动车,可能会发现它的内饰设计、车机系统还停留在好几年前的水平,屏幕又小,反应又慢,很多实用的智能配置都被无情地“阉割”了。
但你再看看同价位的国产插混或者增程车,它们往往能给你提供超大的中控屏幕、流畅的智能语音助手、舒适的座椅,甚至有些车型还把冰箱、彩电这些在过去看来是豪华车才有的配置都给你装上了。
这种巨大的体验差异,让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时,天平自然会发生倾斜。
最后,政策的引导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许多实行汽车限购的大城市,一张绿色的新能源牌照,其价值甚至不亚于一辆车本身。
它可以让你免于摇号或者竞拍的漫长等待和高昂成本。
插电式混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因为符合国家新能源车的标准,所以能够名正言顺地挂上绿牌,享受不限行、免购置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而油电混动车,尽管它也省油,但在政策划分上,它依然属于燃油车的范畴,无法享受到这些福利。
这一条红线,就直接决定了很多城市消费者的最终选择。
当你的邻居开着插混车,享受着绿牌带来的便利和极低的用车成本,而你开着油混车,不仅要忍受限行的烦恼,每个月还要固定去加油站报到好几次,心里难免会产生一种“买亏了”的感觉。
这就像有网友开玩笑说的,感觉像是“在1949年加入了国民党”,虽然话糙,但确实道出了那种选错技术路线的无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