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有车企发个新车,尤其是十万块的家用车,标题还非得带上“年轻人”,我就觉得这事儿有点玄幻。吉利这次把第五代帝豪扔出来,说什么是给年轻人的“鱼和熊掌”,我第一反应是,现在的年轻人这么惨吗?吃个饭都要纠结鱼和熊掌了?后来才明白,哦,说的是颜值和动力。这一下就更荒诞了,因为在当下的车圈,你死我活才是主旋律,哪还有心情慢悠悠地品尝鱼和熊掌?最好的上菜方式,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吉利说,不装了,摊牌了,我这第五代帝豪,1.5T,133千瓦,290牛米,零百7.9秒。这个数据摆在十万级家轿里,什么概念?这就好比在新手村里突然跳出来一个满级大佬,穿着一身神装,对着一群还在用木棍打史莱姆的玩家说,不好意思,我路过。这已经不是来卖车的了,这是来掀桌子的。如果说之前比亚迪秦PLUS是把价格战的蛋糕切走了一大块,那帝豪这操作,就是连桌上的蜡烛都没给同行放过,顺便还要问一句,你们的盘子还要不要?
他们管这个叫什么,叫“吉利劲擎”。名字听起来就跟街边健身房教练的口号一样,充满了力量感,但实际呢?这套动力总成,本质上就是一种来自吉利的“发疯文学”。你看,现在的市场是什么情况?是黑暗森林。每个人都是带枪的猎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草丛里会窜出来一个比亚迪,或者一个五菱,对着你的脑门就是一枪。在这种环境下,体面是不存在的,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所以吉利悟了,与其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智能座舱大沙发,不如直接把最简单粗暴的东西拉满——动力。加大加大加大。让你在等红绿灯的时候,能比旁边的网约车大哥快那么0.5秒弹射出去,这就是最朴素的快乐。
至于那个什么“0.2秒极速动力响应”,听起来很高科技,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油门踩下去,它真的会走。这本来是一辆车最基本的素养,现在却成了值得大书特书的优点,你就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卷,有多少车肉得像一坨五花膘。我作为一个被双离合伤害过的中年人,对这种“不迟钝”有着宗教般的渴望。你永远不知道,在你想要超车,一脚油门下去,变速箱却在思考人生的那一秒钟里,你的心态会发生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平和到暴怒,只需要一次降档延迟。所以帝豪能做到“不思考人生”,已经赢了一半。能过,就是能过。
然后我们再聊聊那个所谓“焊在车上的精致感”。什么12根竖向镀铬格栅,什么欧司朗灯珠,什么18寸大轮毂。这些东西重要吗?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对于一个十万块的家用车来说,外观设计的本质是什么?是社交货币。是让你开出去的时候,不会被邻居问“哟,换新车了?得五六万吧?”的尴尬。帝豪这套设计语言,说白了就是让你看起来不像个“刚能买得起车的人”。它在用一些看似越级的细节,比如那个小鸭尾,那个贯穿式尾灯,来给你注入一种廉价的自信。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马杀鸡,很便宜,但很管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事实就是如此。你买的不是车,你买的是一个能融入“现代都市”的入场券。你的车灯够不够亮,决定了你在郊区小路上会不会因为看不清突然窜出来的野狗而心态爆炸;你的轮毂够不够大,决定了你的车停在洗车店里时,会不会显得比旁边的老凯美瑞更精神。这些都是玄学,但又是最真实的购车心理。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情绪价值,就像你明知道星巴克的咖啡豆不值那个价,但你还是会买,因为你需要那个绿色的标。
当然,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灵魂拷问:在绝对的性价比面前,这些所谓的“精致感”和“推背感”还重要吗?在比亚迪秦把价格干到798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所有关于设计、关于操控、关于品牌的讨论,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为当对手选择用“自爆”的方式来攻击时,你所有的金钟罩铁布衫都成了笑话。吉利现在做的,就是在对手“自爆”的废墟上,尝试着重新建立秩序。它在说:是是是,他便宜,但他是个毛坯房;我贵一点,但我这是精装修,还带一个能让你偶尔撒野的发动机。
这就引出了一个终极问题:自动驾驶的未来到底在哪里?不在特斯拉,不在蔚来,而在山东聊城的老头乐。我跟你讲,任何一个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你把它放到一个三线城市的晚高峰,让它跟无数不守规矩的电瓶车、老头乐和外卖小哥进行一场“道诡异仙”式的极限博弈,你看它系统会不会当场烧掉。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满身雷达和算力,在大爷朴素的物理学攻击面前,脆弱得像张纸。所以,帝豪这7.9秒的加速,最大的意义可能不是让你在高速上超车,而是让你在面对一个突然横穿马路的老头乐时,能多一分紧急避险的从容。这才是科技以人为本。去他妈的智能座舱。
说到底,第五代帝豪这辆车,就像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穿着一身借来的西装,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成熟,简历上写满了各种听起来很厉害的技能,比如“精通从入门到放弃”,实际上他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年轻,以及便宜。他想告诉你他什么都能干,颜值能打,动力不垮。但这种“什么都好”的另一面,就是“什么都不顶尖”。这台车注定成不了奔驰那样的“信仰图腾”,也不会像特斯拉那样拥有一群愿意为之辩护到天荒地老的“信徒”。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就算把发动机声音模拟成F1赛车也没用。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而帝豪的命运,就是成为一个工具,一个无比正确的、理性的、甚至有点乏味的选择。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你在掏出十万块钱的时候,心里能少一点“将就”的感觉。它就像一个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不起眼,但关键时刻,你把它扔水里,它能迅速膨胀,解决你的燃眉之急。它不能给你带来任何玄学上的满足感,但它能实实在在地带你上班,带你回家,带你去吃那顿并不需要纠结选鱼还是熊掌的晚餐。
所以,这辆车到底怎么样?挺好。但这个“好”,是一种被现实反复敲打后的妥协。我昨天堵车的时候,看着前面那辆车的尾灯,突然就想明白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车根本不是什么梦想和远方,它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你唯一的梦想,就是这个沙发别半路把你扔下,以及,在偶尔需要的时候,它能跑得比别人的沙发快一点。就这么简单。所以,别再跟我扯什么年轻人的第一台车了,烦不烦?这压根就不是给年轻人准备的,这是给所有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但心里还剩下一点点不甘的“前年轻人”准备的。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