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

最近车圈里最热闹的一件事,恐怕就是工信部对电动车“单踏板模式”出手了。

一纸公文下来,明确要求从明年七月一号开始,新生产的电动车不能再把这种一个踏板管前进又管刹车的功能,作为车辆启动时的默认设置了。

这消息一出来,网上立刻就分成了好几派,有的人拍手叫好,觉得早就该管管了;有的人却觉得这是开历史的倒车,剥夺了电动车的一大乐趣。

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有驾

那么,这小小的“单踏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波澜,工信部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手呢?

这事儿,咱们得掰开来,好好聊聊。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单踏板模式”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咱们开了几十年的燃油车上,右脚下面是两个分工明确的踏板:一个是油门,踩下去车就跑;一个是刹车,踩下去车就停。

这是咱们从驾校开始就刻在骨子里的肌肉记忆,遇到紧急情况,右脚下意识地就会从油门挪到刹车上猛踩,这是保命的本能。

但是,电动车来了之后,一些厂家为了突出自己的技术先进和节能环保,就搞出了这个“单踏板模式”。

它的逻辑是,把加速和减速的功能,都集成到了以前的那个油门踏板上。

你踩下去,车子加速,这和以前一样;但关键的区别在于,当你把脚抬起来的时候,车子不会像油车那样平顺地滑行,而是会产生一股很明显的拖拽感,车速会迅速降下来,甚至在一些调校得比较激进的车型上,你只要完全抬起脚,车子就能慢慢地刹停。

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有驾

这个减速的过程中,电机还会反向工作,把车辆的动能回收转化为电能,再存回电池里,这就实现了所谓的“能量回收”。

听上去是不是很美好?

尤其是在城市里开车,走走停停是家常便饭。

用了单踏板模式,右脚就不用在油门和刹车之间来回切换了,确实能省不少力气,脚脖子都轻松了。

而且,还能回收点电能,续航里程能多跑个几公里,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年轻的电动车主非常喜欢这种感觉,觉得这才是开未来汽车该有的样子,充满了科技感。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这种看似方便的设计,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而这,也正是工信部这次出手的根本原因。

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有驾

第一个,也是最致命的隐患,就是它严重违背了我们长期养成的驾驶习惯和应急本能。

一个人开车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他的大脑和身体已经形成了一套牢固的应急程序:眼睛看到危险,大脑发出指令,右脚立刻、马上、毫不犹豫地离开油门,去踩旁边更硬、行程更短的刹车踏板。

这是一个几乎不需要思考的条件反射。

但是单踏板模式却在试图重塑这个本能,它告诉你:抬脚就是减速。

平时路况好,慢慢开,这种新习惯或许还能应付。

可一旦遇到突发状况,比如前车突然急刹,或者路边突然窜出个行人,人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大脑来不及做复杂的判断,只会执行最原始的指令。

这时候,你下意识的动作很可能不是精确地控制抬脚的幅度,而是死死地踩住脚下的踏板,试图让车停下来。

如果这个时候你的脚正好放在那个既管加速又管减速的踏板上,结果会是什么?

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有驾

结果就是车辆不但没有减速,反而会以最大的加速度向前冲出去,酿成惨剧。

近些年,我们确实在新闻里看到了不少类似“误把油门当刹车”的事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与驾驶员在单踏板和传统驾驶模式之间切换,导致肌肉记忆混乱有关。

第二个隐患,是单踏板模式提供的制动力,在真正的危险面前,是远远不够的。

它的减速是靠电机反转的拖拽力,有专业机构做过测试,即便把能量回收的强度开到最大,它产生的制动力度,大约也只相当于我们平时踩刹车力度的三分之一。

在市区里以三四十公里的时速跟车,感觉还挺明显,但如果你在高速上以一百公里的时速飞驰,这点制动力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真正的紧急制动,需要的是刹车卡钳抱紧刹车盘产生的那种强大的物理摩擦力,是能让轮胎在地面上留下黑黑印记的力量。

指望靠抬抬脚来实现这种级别的制动,无异于天方夜谭。

所以,争议的焦点就非常清晰了。

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有驾

支持者认为它是技术进步,是更高效的驾驶方式;反对者则认为它反人性、不安全,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而数据是不会说谎的,有相关的统计分析显示,长期使用强动能回收模式的车辆,其发生追尾等事故的概率,要比传统驾驶模式的车辆高出大约百分之二十,驾驶员误操作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信部的规定就显得尤为及时和必要了。

仔细看新规的内容,它并没有“一刀切”地禁止单踏板模式,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理性和务实的管理方式。

它只做了两点要求:第一,车辆出厂时,不能默认开启这个功能。

你想用,没问题,但需要你自己手动去车辆设置里把它打开。

这个小小的动作,实际上是一个确认过程,确保驾驶员是清楚了解这个功能并自愿使用的,而不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动接受。

这就把那些对功能不熟悉的新手司机保护了起来。

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有驾

第二,它强调了行车制动功能,也就是我们踩下的那个实实在在的刹车踏板,必须是主导。

动能回收只能作为辅助,它的制动力度不能强大到可以完全替代刹车踏板的作用。

这就给所有车企划下了一条安全的红线:你们可以在软件上玩出花来,但关系到生命安全的硬件冗余和安全底线,一分一毫都不能省。

这个规定,可以说既“救了”车企,也“救了”司机。

对于车企来说,这避免了它们在“军备竞赛”中越走越偏,为了追求一个所谓的“科技卖点”而忽视了最根本的安全责任,最终可能因为安全事故而葬送自己的品牌声誉。

对于广大司机来说,这无疑是上了一道关键的“保险”。

它把驾驶模式的选择权交还给了我们自己,但同时又用国家法规的形式,为我们守住了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特别是对于那些家里既有油车又有电车,需要频繁切换驾驶习惯的家庭来说,这个规定更是意义重大,它大大降低了因为习惯混淆而导致操作失误的风险。

说到底,技术的革新永远不应该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更不应该挑战人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过的生理本能。

让科技服务于人,而不是让人去被动适应充满风险的科技,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进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