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您要是去逛二手车市场,或者在网上看二手车的帖子,心里肯定会冒出个大大的问号:这市面上怎么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九成新”的车?
看着跟新车没两样,里程表上就跑了几千公里,内饰的保护膜都还在,可价格却比新车便宜一大截,便宜得让人心里直发毛。
这到底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还是一个包装精美的陷阱?
咱们今天就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就用大白话,把这背后的事儿给您掰扯清楚。
首先得明白,这些看起来崭新又便宜的二手车,大部分都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它们的出现,跟现在新车市场打得头破血流的状况有直接关系。
您想啊,今年这新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车,那叫一个“卷”。
为了抢客户、冲销量,车企们是真豁出去了。
今天这个品牌宣布官方直降三万,明天那个品牌就敢跟进,不仅降价,还送充电桩、送保险、送终身质保。
这种降价潮,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直接砸到了二手车市场。
咱们举个最常见的例子。
有位朋友年初花了三十万买了一辆新出的电动车,开着正得意呢,结果俩月之后,车企为了清库存,宣布同款车型新款降价五万,配置还升级了。
这位朋友心里得多堵得慌?
他这辆车还没开热乎,在二手市场的价值就瞬间蒸发了五万多块,这还没算上新车落地本身就要打的折扣。
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心态就崩了,觉得手里的车成了个“烫手山芋”,看着就来气。
那怎么办?
干脆卖了吧!
长痛不如短痛,亏几万就亏几万,总比看着它天天在掉价强。
于是,一大批这种车龄不到一年、公里数极低、车况好得不得了的“准新车”,就这样无奈地流进了二手车市场。
它们不是事故车,也不是泡水车,就是被新车市场的价格战给“误伤”的。
所以您看到的“便宜”,其实是新车价格体系崩塌后,二手车价值被动缩水的结果。
接着,咱们把视角切换到二手车商这边。
从数据上看,二手车交易量好像还不错,比如之前公布的六月份数据,交易量涨了百分之九,听着挺喜人。
但您要是真跟车行老板聊聊,他们十个有九个都在唉声叹气。
为什么?
因为交易量是上去了,利润却没了,甚至在亏钱。
这就是典型的“赔本赚吆喝”。
现在卖一辆二手车的毛利润,低得可怜,有数据说平均不到百分之四。
您想想,一辆十万块钱的车,收回来,要整备、要清洗、要停放,还有资金成本,忙活半天,最后毛利就三四千块钱。
这还没算上风险。
最大的风险就是刚才说的新车降价。
车商今天二十万收了一台车,可能还没找到买家,下个星期厂家就宣布官降两万。
那他这台二手车就得立刻跟着降价,不然根本没人要。
这一下,别说利润了,本钱都得亏进去。
而且,现在的车也不好卖,平均一辆车在车商手里要停四十多天才能卖出去。
这一个多月里,每天都是煎熬,既占着几十万的资金,又得时刻担心价格跳水。
所以很多车商现在是进退两难,不收车没生意做,收了车又怕砸在手里。
您看到交易量增长的数字,很多都是车商为了赶紧回笼资金,咬着牙亏本清仓甩卖贡献出来的。
这种靠“以价换量”撑起来的增长,就像一个人的体重在增加,但增加的不是肌肉,而是浮肿,根本不健康。
最后,咱们再站回咱们普通消费者的角度。
市场这么乱,车价这么低,对我们买家来说,就一定是好事吗?
答案是不一定。
在一个规则混乱、信任缺失的市场里,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那些传统的坑人手段,比如修改里程表、隐瞒重大事故、用泡水车翻新等等,在现在这种环境下,只会更加猖獗。
因为价格已经没法作为判断车况的主要标准了。
以前您看一台车比市场价便宜很多,会本能地警惕它有猫腻。
现在呢?
到处都是便宜车,您反而分不清哪个是真便宜,哪个是“坑”。
一些不良商家就利用这种混乱,把有问题的车精心包装一下,混在那些真正的“准新车”里,以一个同样诱人的价格卖给您,让人防不胜防。
特别是新能源二手车的出现,让这个“水”变得更深了。
燃油车我们还能听听发动机声音,看看有没有漏油。
新能源车最核心、最值钱的部分是电池。
这块电池的健康度怎么样?
有没有衰减?
续航还准不准?
这些核心信息,单凭肉眼根本看不出来,甚至很多车商自己都得靠专门的仪器才能检测。
您买一辆二手电动车,就像开盲盒,运气好,买到一块状态不错的电池,那确实划算;运气不好,买到一块被前任车主暴力使用过、严重衰退的电池,那后续的维修更换成本,可能比您省下来的车价还要高。
国家为了激活市场,出台了很多好政策,比如取消二手车限迁,鼓励全国流通。
这本意是好的,让消费者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车源。
但政策的推行,没有跟上信任体系的建设。
您在一个小城市,看到上海有台不错的车,价格也合适,您敢直接把十几万、二十万打过去,让对方给您发过来吗?
大多数人心里还是会打鼓。
这种信任的缺失,导致好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说到底,现在二手车市场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不住内在的各种毛病。
新车市场的疯狂降价是导火索,而行业内部长期存在的标准不一、信息不透明、诚信体系脆弱,才是真正的病根。
要让这个市场真正健康起来,光看交易量增长的数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下大力气,从建立一套让所有人都能信服的、透明的车辆信息追溯和检测体系开始,让每一辆车的过去都清清楚楚,让每一次交易都明明白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