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还记得领导电话铃声响起时的冲击——那个平凡却打破夜静的电话。
晚上十一点半,铃声比空气还刺耳。
领导的声音透过电话线穿来:“你有车吗?”
一瞬间,我几乎没有思考,脱口而出:“有。”
然后,电话挂掉,我又在昏暗的灯光下发呆。
我的车?
五年的二手车,刹车一周前就开始异响。
你敢相信,我本打算周末去修理它,结果却被告知第二天早上6点得送领导去机场?
几分钟后,妻子走进来,手里端着牛奶,眼神平静地问:“领导的电话?”
我点头,随即又陷入沉思。
她放下牛奶,叹了口气,似乎早已预料到我会是这个反应。
“那我定个闹钟,给你准备早饭。孩子的错题我盯着,你路上慢点。”
她这番话,直击我内心。
我忽然觉得,身为职场中的人,很多时候得到的“支援”都是不声不响的,却又无比温暖。
四点半,车子驶向4S店,城市的街道像是睡美人一般安静。
我开着车,脑海里飞快地过了一遍我的“计划”:修车,接领导,送机,赶回家还得陪孩子做错题,简直忙得像个陀螺。
我到店里,值班师傅看着我手里的车钥匙:“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刹车有点问题,帮我临时换个应急的,六点还得送领导去机场。”
师傅没多说,三下五除二地把车拆开,检查了一下:“刹车片有点磨损了,先换个临时的,回头记得来换全套。”
这时候,我简直有点头晕,赶紧想象着明天可能的“挑战”。
领导出差,车出了问题,还得送他到机场,接下来每一步的计划都像是走钢丝。
五点四十,我准时停在领导小区门口。
他出来时,我赶紧下车去开门,没想到他还拿着一个保温桶。
“热的茶叶蛋,给你带着。”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的心里一阵暖流涌动。
领导居然记得这些细节,真的是个细腻的人。
坐上车后,他突然看了看我方向盘上的卡通挂件:“记得你女儿上次在年会上的表演,现在都这么高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他会记得这些琐碎的小事。
职场中的这些细节,给了我从未有过的温暖。
在车上,领导接了个电话。
话语里是轻柔的父亲关心:“囡囡,别着急,爸爸马上就到,错题先标好。”
电话挂了,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让你见笑了,孩子高三了,我总是没法在她身边。”
这一刻,我突然想起他桌上那本翻得已经卷起角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还有那些细小的碎片化的情节,突然间,领导成了一个不再高高在上的“上司”,而是有血有肉、为家庭奋斗的父亲。
送领导到机场时,他硬塞给我两百块:“油费和过路费,拿着。”
这个时候,我反应过来,领导早已考虑到这一切,他的细心让我有些愣住。
明明他自己有条件叫专车,但他偏偏想着我家孩子要考试,顺路让我早点回去。
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他用这种方式为我减轻了负担,却悄无声息。
修车的时候,王师傅笑着对我说:“你们领导真实在,早上七点给我打电话,提醒我一定好好修车,费用他出。”
握着两百块钱,我突然想到刚入职那会儿,因为一次不小心的言语失误,是他巧妙地转移了话题,让我避免了尴尬。
之后,他还温和地对我说:“年轻人犯错是常事,关键是要知道哪里做错了。”
那天下班回家,孩子举着一张满分的试卷跑过来:“妈妈说,领导还夸我表演得好呢!”
妻子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笑着说:“领导刚才打电话,说推荐你去参加总公司的培训,还说你开车稳得比专车司机还好。”
突然间,我的心里有些复杂,情感波动了好几秒。
这些细节,才是职场中最温暖的存在。
在看着窗外街道的灯光,我猛然意识到,职场的温暖并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升职或者奖金,而是那些看似麻烦的任务中潜藏的细腻与体谅。
领导记得我孩子的节目,我记得他抽屉里的那本高考志愿指南。
我们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但我们都在为对方悄悄做着点滴的贡献。
第二天上班,我在领导桌上放了一盒妻子做的饼干,附了一张纸条:“下次出差前,我帮您把女儿的错题本整理好。”
他看到纸条时挑了挑眉,下午就在部门群里发了个通知:“本周起,实行弹性工作制,家里有孩子备考的同事可以申请错峰上下班。”
这份体谅让我有些感慨。
我们以为是负担的时刻,原来背后藏着彼此的关照与理解。
职场,不是规则与标准的冷冰冰,而是彼此在彼此看不见的地方,一步步默默搭起的信任与支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