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国标电动车,不少车主确实有不少意见。毕竟,这类电动车的问题还真不少,央视多次曝光这些问题,各地的管理部门也下了很大的力气来整治。
国家出了个新规定,从这个月1号开始,电动车最不能超过25公里每小时,要是超了就会自动断电,强制你减速。这个消息一出来,网友们炸了锅,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不过,不管怎么看,大家都很关心一个问题,电动车突然断电会不会有危险?谁能给骑手们说说道理?
新国家标准规定限速为25公里每小时
一方面,央视的镜头无情地揭露了改装乱象,并对相关部门的严厉行动表示赞赏。另一方面,街上那些呼啸而过的电动车队伍,速度普遍超过35公里每小时,依然非常拥挤。而且,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些标准,其实就是那些不骑车的人想出来的。
别小看这次电动车新国标的改变,自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它标志着监管思路的彻底转变。不再是依靠市场自我管理和用户自觉,而是通过强硬的技术手段,让你被限制在一个几乎无法突破的“技术牢笼”里。
以前有些人想着让电动车开得快点,以为换一个软件就能搞定,甚至有些厂家在出厂时就在控制器里留了后门。不过,现在新国标出台后,直接从源头上堵住了这条路。新规定明确指出,只要车速超过25公里每小时,电机就必须停止提供动力。这样一来,速度限制变成了硬性规定,想要破解难度大大增加了。
这还没完,新规对控制器和电池等关键部件也提出了更严格的防篡改要求,简直把所有可能被利用的“漏洞”都堵上了。
更严厉的规定还在后面,新规定强制实施了“限塑令”,即车辆中塑料部件的总重量不得超过整车重量的5.5%。官方解释说,塑料是车辆发生火灾时的主要燃烧物,听起来似乎有道理。然而,实际上这一条款对那些大量使用塑料材料的小型车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打击,几乎等同于宣判了它们的“死刑”。
这些车型非常受改装爱好者的喜爱,因为它们的空间宽敞,能够装下大量电池。通过一番改造,符合规定的改装空间几乎被一点点压缩到了极限。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门路
技术限制越严格,实际需求与规定的差距就越大,这导致了一个精巧、顽强且难以完全消除的地下改装市场应运而生。
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为了追求快感,而是为了保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原本只需要30分钟的上下班路程,因为限速规定延长到了50分钟,每天就这样浪费了几十分钟的休息时间。
面对这样的情况,执法部门也很为难。最近,湖北黄石的“电动车一条街”被突击检查了,山西大同也对商家进行了规范提醒,搞得场面挺热闹的。
现在大家都知道“先上牌后改装”的事情了,再加上通过电商直播平台这种更隐秘的教学渠道,执法难度变大了,成本也高了,想长期管起来可不容易吧。
封闭的路口,只剩下一个出路
电动车私自改装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毕竟周围已经发生过不少惨痛的事故。谁也不想在正常行走时,突然被一辆改装过的电动车撞倒,轻则皮肉受伤,疼痛持续几周,重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尽管有相关规定,但将电动车限速在25公里每小时的政策让许多人难以接受。有人甚至认为,这个速度还不如骑共享单车快,还不如直接打车呢。仔细想想,大家普遍觉得电动车随意改装的问题,或许主要不是车的问题,而是这个限速标准设定得不够合理。
在广州,市民们其实需要比25公里/小时更快一点的交通工具来应对中短途出行,但合法升级的电动摩托车却被禁止了。这样一来,电动自行车就被迫承担了它本不该承担的角色,变成了市民出行的“唯一选择”。
这引起了很多网友的不满,大家心里都在嘀咕,既然已经限定了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什么还要禁止摩托车呢?这不是把所有可以合法提高速度的方法都封死了吗?很多人认为,制定这些规定的人都不了解他们出行的困难,所以才会有人说:“这样的规定,肯定是那些没骑过车的人定的。”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速度超过25公里每小时就会自动断电的规定。这引发了大家的一个普遍担忧:如果电车突然断电,会不会有危险?比如,当你正在上坡或者过马路时,电车突然断电,会不会失控滑倒,会不会引发其他问题?
这是大家普遍担忧的地方,也是对新规定最不满意的一点。因此,很多人在讨论中表达了反对和抵制的声音。但实际上,我们真的不必过于担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