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买车,尤其是买家用车的时候,心里头真是越来越犯嘀咕。
打开手机一看,各种新车发布会,个个都说自己是“颠覆者”,今天这个品牌说自己有“无敌大沙发”,明天那个品牌又喊出了“性能小怪兽”,各种新名词、黑科技听得人云里雾里。
说实话,咱们普通人过日子,要的就是个实实在在。
车子这东西,是家里的大件,我们最关心的,无非就是那么几件事:空间够不够大,一家老小坐着舒不舒服?
开起来费不费油,每个月的油钱电钱能不能省点?
车子安不安全,智能好不好用?
抛开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到底有没有一款车,是真心实意地在为我们解决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呢?
最近,吉利推出了一款叫银河A7的新车,从它宣传的重点和高管们透露的信息来看,好像就是在尝试回答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的疑问,想用最朴实的方式,来解决最核心的需求。
首先,咱们就聊聊空间这个事儿,这可以说是中国家庭买车最绕不开的一个坎。
现在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周末想带全家人出去转转,车里空间要是小了,那可真是受罪。
后排挤三个人,你靠着我,我挨着你,腿都伸不开,坐个一两个小时,腰酸背痛,再好的风景也没心情看了。
吉利这次在银河A7上,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要跟这种“憋屈感”彻底告别。
他们干了一件挺实在的事,就是把车子的轴距,也就是前后轮之间的距离,拉到了2845毫米。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啥概念,简单来说,这已经达到了很多更高级别、更贵的B级车的标准了。
把这么大的空间用在一台主流的家轿上,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发布会后,吉利的高管就分享了一个亲身经历。
他们之前去欧洲,车里坐了一位身高一米九二的德国朋友,这位朋友习惯把驾驶座调得靠后,腿完全伸直才觉得舒服。
按理说,驾驶座这么靠后,后排肯定就没法坐人了。
但结果是,他的后排还坐了两位身高一米八三的同事,居然还能很轻松地坐着,腿部还有不少富余空间。
这就说明,这台车在设计的时候,是真正考虑到了让每一个座位的人都能坐得舒展,而不是牺牲后排去迁就前排。
更让人觉得贴心的是,这台车的座椅设计也很有想法,它的副驾驶座椅和后排座椅可以完全放平,连成一片,就好像在车里铺了一张移动的大床。
这个功能可太实用了。
想象一下,周末带孩子去郊野公园玩,孩子玩累了可以在车里舒舒服服地睡个午觉;或者小两口自驾游,开累了也能找个服务区躺平了休息一会儿,这可比窝在座椅里打盹舒服多了。
这种设计,已经不只是在优化空间,而是在为我们的家庭生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说完了空间,咱们再来算算经济账,也就是油耗。
现在油价不便宜,很多人买混动车,图的就是一个省。
但不少混动车的油耗,实际开起来跟宣传的总有差距,有时候你开车小心翼翼,油耗是挺低,可一赶时间,或者遇上大堵车,油耗就蹭蹭往上涨。
吉利银河A7这次就放出了一个挺有底气的口号,说这车“谁来开、怎么开、在哪儿开,都是2L级别的油耗”。
这话听着有点绝对,但背后撑腰的是他们一套叫做“星睿AI云动力2.0”的系统。
这套系统的核心思路,就是用智能化的方式来帮你省油。
负责研发的院长易新宇解释说,这台车本身就有一个热效率很高的发动机和一个效率很高的电驱系统,这是省油的基础。
但真正的关键,是那个聪明的AI大脑。
它不像传统的混动车,只有那么几种固定的模式让你选,比如经济模式、运动模式。
这个AI系统会像一个贴身的节油管家一样,不断地学习和分析。
它会分析你开车的习惯,是喜欢猛踩油门还是平缓驾驶;它会分析你每天上下班的路况,是堵车多还是红绿灯多;它甚至能根据你导航的路线,提前规划好怎么用油、怎么用电最划算。
它能从上亿种动力组合里,实时地为你匹配出最省钱的那一种。
这就意味着,你不需要刻意去学习怎么开才省油,只要正常开,车子自己就会帮你把油耗降下来。
而且,你开的时间越长,它就越了解你的习惯和路线,也就帮你省得越多。
这种方式,就把省油从一件需要技术和耐心的事,变成了一件人人都能轻松做到的事,这对于我们普通车主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当然,一台让人放心的家用车,除了空间大、油耗低,安全和智能配置也绝对不能含糊。
在这方面,吉利银河A7也表现出了要做到同级别领先的决心。
虽然很多具体的技术细节还没有完全公布,但从吉利高管们的态度来看,他们把主动安全和智能座舱放在了和空间、能耗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吉利造车的一个成功秘诀,那就是体系化的力量。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吉利银河系列能接二连三地推出受欢迎的车型。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内部的研发团队和市场销售团队,从一开始就紧密地绑在了一起。
负责销售的范峻毅总经理就直说:“很多答案不在办公室里,而在和用户的交流中。”他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说之前有款车,很多女性车主反映,关前引擎盖的时候需要用力“砸”下去,感觉很不方便,也不够优雅。
这个看似很小的抱怨,传到了研发团队那里,他们的理念就是“只要用户提出来,我们就想办法去实现”。
于是,一个能够优雅关闭的引擎盖设计就应运而生了。
正是这种从用户的真实反馈出发,研发端快速响应并解决问题的模式,才让他们的产品总能切中用户的痛点。
这种能力的背后,是吉利多年来在整车平台、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甚至是全球零部件采购等方方面面积累下来的深厚功底。
他们不是靠某一项“独门绝技”行走江湖,而是靠全方位的实力来打造一款均衡、可靠的产品。
最后,我们来看看吉利这个企业的造车态度。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企业都热衷于创造新概念、玩弄营销噱头,但吉利似乎选择了一条更朴实、更踏实的路。
用他们研发院长的话说,就是“我们不擅长,也不屑于玩概念噱头,就是扎扎实实地造车。”他提到的一个叫“油电路分离技术”的东西,可能我们普通人听着没什么感觉,远不如“智能大屏”来得吸引人。
但这项技术,关乎的是车辆最底层的安全,是把高压电线和油路进行精密隔离,防止极端情况下发生危险。
吉利愿意在这些我们平时看不到、摸不着,但却至关重要的地方下苦功夫,就像盖房子一样,先把地基打得牢牢的。
这种对基础架构和安全的极致追求,正是他们技术实力的体现。
同时,这种“以用户为本”的态度也延伸到了服务上。
他们在全国铺设了大量的销售和服务网点,并且强调服务细节,比如进门递上一瓶水,提供一些点心饮料,努力把4S店变成一个让车主愿意常去坐坐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他们坚持“有现车才上市”,确保用户下订后能尽快提到车,用真实的交付量说话,而不是用一堆订单数字来造势。
从2845毫米轴距带来的空间解放,到AI驱动的2L级油耗,再到背后研发与市场紧密结合的造车模式,吉利银河A7的出现,不仅仅是给竞争激烈的混动家轿市场带来了新的选择,更像是在向我们展示,一个成熟的中国汽车品牌,是如何回归造车的本质,用技术实力和对用户的真诚,来赢得市场的尊重和信赖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