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秒,我就看到几条数据:今年前九个月中国新车销量刚破1800万(估算,体感明显大降),新能源占比持续增长。你说,市场是不是开始差不多见底、拐头回暖了?我捋了份清单,技术角度想,2024年那股风估计还会继续冲,高端化、智能化的车还在上漆,新能源普及也没停步。
我有个朋友,开着一台老油条加了几次燃油,从没想过换电,他每次说,感觉还可以,但就是烦那充电的事。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技术成熟度不只是比拼那些新鲜硬件,更关乎用户的惯和体验。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说到那我突然卡壳了——市场上那些战新的车型,真正能走心的,还是要看用车场景和技术底盘的结合。
比如说,新款的增程版小鹏G7:一开始觉得名气没那么大,但你得承认,增程系统问世后,车市仿佛掀了波波浪。纯电续航能过300km,还能用增程来续命,这对我这种怕半路断电的人挺有吸引力的。可问题是,车子配的电池才55.8kWh,纯电续航325km(估算,样本少),在城市通勤里还算应付得过去,长途或者高速路上,还是得靠增程。用生活比喻:就像用颈挂的发条钟,电池是短跑的油,增程器就像慢跑的油管,两者结合才能挂上去。
我真的挺好奇,配POWER X的尾标会不会意味着未来纯电的路线会加强?还是说只是一种市场噱头?价格能比纯电版低2万—这个你说,吸引力是不是立刻提升了?我估算,假设纯电版车价配置在22万左右,增程版十有八九泡到18万,虽然这样的话,还会有人吐槽:载电池的成本是不是太高了,或者说纯电动续航还不够用?
对比一下另外一款同价位的车型——岚图泰山咋样?那造型比起国产越野,真的走出了迈巴图的调调。尺寸显示这车用料很足,长五千多毫米,轴距有3120mm,能装下很多东西。性能方面,采用岚海智能超混,动力那块,110kW的1.5T引擎+前后双电机(前150kW,后230kW)配上65kWh电池——纯电续航370km(估算,样本有限),支持超充,5C快充。暴打大多数只靠电池的车型。
这里我用个生活比喻:你买个豪宅,装了最好的空调,配了高速WiFi,配备多层门锁,天生就是有内在的豪华。你敢设想,更多的智能化,比如华为最新的ADS Ultra激光雷达方案,华为鸿蒙系统,都会让驾驶体验变得不一样。但我有个疑问:这种高科技融入,成本是不是会水涨船高?会不会让价格线一下就拉高?我猜不到,但大概率,40万左右的价格才能吹得过去(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注意到,一个长得战神的iCAR V27:造型越野,回头率高。你看那方盒子,特像个迷你路虎卫士,实用又好看。尺寸大:将近五米长,轴距2910mm,空间充裕。动力用增程,最大马力达到335kW(大概455匹吧),纯电续航200km(估算),看起来其实挺硬派。这个价格在20-25万区间,和钛7比拼,是真的激烈。
不过你想想,纯越野,你靠这个续航有多实际?我平常兼职试车,觉得越野车走路,那叫一种硬核的豪气,但用在城市里,是不是偏用料大了点?我考量的不是技术多牛,而是用户的用车场合和日常需求。
再次打个比方:你长期在市区,穿着那种野性十足的硬派越野装,出去吃个饭难免觉得怪怪的。值不值得?这个得因人而异——就像我觉得,豪华交响,必须得与音乐厅的空间契合才行。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突然看到一组数据,吉利银河星舰的新能源表现告诉我,市场对插混+纯电多元的需求其实还是很旺。那款车长五米,配置不错:电机160kW,电池续航在500km左右。你不觉得,像这种长途需求,确实得有个等待窗口?比如说,续航、充电、价格,这三者得平衡,而不是盲目追最靓的仔。
你会不会觉得,现在的车企都试图把智能+豪华+续航插在一起,像拼乐高?拼得越多,难度越大,但消费者也变得更聪明——他们会问,靠,这车要价多少,能省点心吗? 从生活角度讲,就是你买个精装修的房子,装修越豪华,后续维护的心思也多。
可回头一想,新能源车的激烈竞争,不只是价格战。那外观、智能、用料,更像是个分工合作的团队。如果让我猜,未来标配智能硬件的车型会越装越多,至于售价,可能还是主要看能不能打动人心,用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你会为一辆车花多多少钱?这个多少其实很难说清,但自我心理价位差不多就出来了。
有个段子:一位修车师傅说,车其实就像人,越装越多东西,出问题可能越多。我还想到一个逻辑:技术越先进,用户的使用成本越高(维修、体验、学),反而形成了体验成本。换个角度,市场是不是会逐步变得更智能、更复杂,但用户体验未必就越好?
这让我想起一个细节——我在车展旁边的咖啡厅看两个年轻妹子说:你觉不觉得这些新车都像未来科技感的电影场景?我笑了,心想:买车这事,真是越变越‘科幻’了。关键到底还是那一份触摸得到的小细节:你站在一台车前,能感受到的那股硬核或亲切,才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
大概,买车最大的悬念还是在这里吧——再好的技术,也需要人去体验。技术真能帮我们省点时间,但到底是不是买个心安更重要呢?
你觉得,真正爆款的车型,能不能只靠硬件和价格打天下?还是说,最后还是得看那一点点人情味与用车惯的契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