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人逛展会,其实大多是图个“热闹”,但坦白说,汽车嘉年华,尤其是像金桥汽车嘉年华这样的“大场子”,最近这几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看新车、拿资料、抽奖品了。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车展或者说这种嘉年华,更像是一场“全民科幻体验营”?只不过,把我们曾经在科幻片里憧憬的未来生活,拎到现实里来了,甚至让你跳上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感受下未来到底长什么样。
先抛个问题,有多少人之前脑补过下面这个画面:下楼掏出手机,App上一点,三分钟后门口停着一辆无人驾驶的自动车,载你去公司,车上还自带一套全智能娱乐系统,路上啥事不用操心?以前觉得挺遥远,现在在金桥,这玩意却不是梦想,是真可以体验——这背后,不光是“噱头”,更多是整个行业的暗流涌动。
金桥汽车嘉年华上,看似热闹,背后的变化很有意思。大牌扎堆,什么奔驰、特斯拉这些人尽皆知的世界名车都来了,不用说是吸引眼球的“重头戏”。但是你要问我,未来可能最牛的是什么?其实不是这帮老品牌卷来卷去,而是新势力跟老油条之间,暗地里你追我赶的新格局。像智己、鸿蒙智行、小米汽车,它们不只是贴个国产标签,更是在智能网联和车机系统上,掀起了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革命大戏。
特别是,小米这种“路人甲”跨界进军汽车,每次一出新产品,就全行业“地震”一样,这种气场靠的可不是嘴皮子功夫。智能座舱、超级快充、自动驾驶,哪个功能说出来都是颠覆原有玩法的东西。更别说展会上上汽通用带来的那个“Momanta R6飞轮大模型”。说实话,这名字听起来就好像是变形金刚里的高科技神器,实际用在人家自主驾驶系统里,的确是想把AI和人开车的“手感”融合到一起。我倒觉得,谁先把AI搞得像老司机一样,人车合一,那才是真正的“骁勇善战”。
再说回会场的体验。我注意到,这回主办方一改老路子,直接推动“一站式消费”,讲白了是什么?从选车到体验到下单,顺带还能“以车会友”,一圈消费链全串联起来。你看着是围观、打卡,其实呢,车企背后都是在比拼综合实力和各自的“朋友圈”,谁能搞定智能生态,谁能拉动全链路,最后留住用户。市民在里头玩得开心,其实是别人给你搭建好的“未来生活模拟器”。乐归乐,别被带着走,关键还是得分清楚未来出行变化里的真门道。
有时候我在想,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这么多年被反复提,其实离我们生活彻底“改头换面”还有点距离。不止是技术要靠谱,政策、道路基础设施、公众心理,方方面面都得跟得上。前几年也老见某些地方高调宣布有多少多少路段能跑自动驾驶,最后呢?多半成了“政绩展板”。但是这回金桥整得挺实的,配套设施说建设就建设,自动驾驶落地就敢放开放运营。5000万公里路测,听起来很唬人,但实际吃螃蟹还得靠老百姓。一辆无人出租车真进了大众生活,才算迈出了“智能出行”的第一步。
那问题来了,自动驾驶真能“百试百灵”么?再怎么吹,还是有一条硬杠杠——安全。这点小马智行拼命刷大数据,就是想告诉你“老子靠谱”,但靠吹还不够,必须跑得硬。这事其实就像炒菜,材料再新鲜,火候不到也出不来味道。政策鼓励没错,资本追风没错,但若哪天出点乱子,老百姓真心会吓退三步。就像共享单车刚出来那几年,铺天盖地,最后怎么办?路边堆积如山,赖的是没把一环一扣想周到。所以我说,无人驾驶上路,永远不能忽视“双保险”:一头技术扎实,另一头监管不能掉链子。尤其在中国,人命关天的事儿,得拿出“钉钉子”精神来。
话说回来,这次嘉年华其实还有个特别大的亮点就是生态系统建设。我们习惯了车企各干各的,搞点新零售、搞个平台分期。但金桥把整条产业链、从道路改造到配套设施再到运营试点,全都串起来,拼的是资源整合能力。比如说,光开放道路从两百多公里飙到一千公里,说白了,比的不是单纯一辆车的智能,而是整个区域的智能化配套能力。这就有点像铺棋盘,棋子多棋子活,不是下死棋。车能跑,车能管,还能让一群公司同时试水,有爆发就有“生态繁荣”。
你再瞅瞅无人环卫、无人配送这些玩意,前几年还觉得是浮云,现在金桥是真的让它们“上岗”了。哪天你夜里外卖一叫,一辆无人小车自己把奶茶冒着热气送到楼下,那体验可是实打实带劲。更逗的是,金桥的路口智慧改造成了上海浦东的“样板房”,将来其他城区照着搬一套,这就是产业发展的“连锁反应”。
再问个问题,未来车会不会一统江湖,把加油站、修理铺这种传统业态全掀翻?看现在这趋势,短期内还真难。就像已经启动很久的智能手机对老年机,终归不是一波就淘汰清光的。老品牌适应潮流有自己的法门,比如奔驰、别克那套“油电混搭”策略,就是先保留一批忠粉,慢慢试探水温;新势力则一上来左手算法右手科幻,试图一口吃成胖子。市场最后还是得看谁更懂用户,谁给你真正省心又好玩,这才立得住。
再说,购车乐趣现在是什么?过去很多人觉得买车是大事,得货比三家、问遍亲戚。但嘉年华现场感受到的“买车像逛超市”体验,反而是一种心理舒适。你看得花眼,摸得过瘾,关键能试智能场景,这就是给未来新型消费埋了伏笔。到最后,能不能促进消费,说到底还是三个字:物有所值。车企吹得再神,落地一辆车要多少钱?用起来方不方便?出故障能不能第一时间解决?普通消费者什么都看,但最看重“性价比”二字,永远不会因技术更新而动摇。
我总觉着,金桥这样搞“未来车”汽车节,其实也是城市产业转型的一个写照。以前讲工业聚集、出口带动,以后讲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汽车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信息终端”+“交通工具”的复合混合体。谁能搞定这套混合体,谁就是下一个时代的赢家。汽车嘉年华只是个窗口,背后那个关于城市和出行方式的变革才是我们每个人该看的“大戏”。
结到最后还得提醒一句:别光听展会上的热闹鸡汤,别谁家展台布置得高大上就盲目跟风。无论新势力还是老车厂,每次亮新货,说来说去都包装得像天花板一样。其实咱买的不是PPT,也不是工程师脑子里的预期蓝图,买的是“明天出行路上真的方便安全”那个未来。这个未来要真赶上了,就是大家伙的福气;赶不上,也别怕,毕竟换一个角度看展会,也能收获一些新鲜思考——比如谁会是下一个特斯拉,谁又会率先倒在充电桩边上。
万事到头还是一句话,生活在悄悄变好,别被表面的热闹迷了眼,留点思考,盼点实用,未来车也好,未来生活也罢,最关键是在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能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驾驶”明天。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