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在话,这年头如果你还在指望靠一台“配置很高”的新能源车就能逆袭市场,那你可能真得重新了解一下现在的消费者到底想要啥。
今天咱们来聊聊宝骏。对,就是那个曾经靠560、730这种“平民神车”跑遍城乡的品牌。现在,他们又整了台新车——享境,预售价13.28万到15.58万元,想干嘛?冲击主流中高端纯电市场!
听起来挺有理想。但现实往往残酷得要命。
宝骏想翻身?先得解决“名字就劝退”的问题
说真的,宝骏这几年不是没努力过。尤其是吕俊成接手之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哥们是真的想把品牌往上抬。高端设计、有点意思的智能座舱、包括跟大疆的合作,样子是做得越来越“像样”了。
可为啥还是没人当回事?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你可以换LOGO,换设计,换宣传思路,但你没法换掉消费者心里的“第一印象”。
对很多人来说,“宝骏”这两个字就是“便宜”、“低端”、“不适合开进城里”。
这种认知,一旦形成,靠一两款“看起来不赖”的新车,是改不掉的。
享境的账面看着不错,但你能打得过谁?
站在产品层面说句公道话,享境其实不算差。空间大,配置全,智能座舱整得挺上道,还有多屏联动、车机语音、可成长系统这些科技标签。
但问题是,你定价13-15万这个区间,意味着你直接把自己丢进了国产新能源的“死亡战场”。
这个价格区间里,谁不是卷王?
• 比亚迪宋PLUS:插混、油耗低、口碑好
• 小鹏G6:优惠完也就这价,技术、智能体验甩你两条街
• 吉利银河L7、深蓝S7:品牌势能远比你强,还常年在搞促销
你宝骏是哪来的勇气跟人家站在一起?更何况消费者脑子里还停留在“你是五菱的表弟”阶段。
宝骏其实不是“产品做得不好”,而是“讲不好故事”
过去几年,新能源车圈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卖车不光是卖硬件,更是讲故事的比拼。
理想在讲“奶爸的安全堡垒”、蔚来讲“服务体验圈子”、问界讲“华为加持的智能驾驶”……
那你宝骏呢?讲的是啥?“我们配置很高”?“我们续航也不错”?这些根本不是消费者买车时的第一考虑因素。
讲真,在一线城市,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宝骏出了新车;而在三四线,老用户一看价格:15万买宝骏?不如去加点钱上比亚迪。
这就叫“两头不讨好”:新用户看不上你,老用户不认你。
品牌没做好定位,高端化只会成“自嗨”
享境这车想卖谁?城里的中产年轻人?他们大多对宝骏无感;想拉拢三四线换车用户?他们更看重保值率和认知度,品牌是第一门槛。
再加上宝骏这些年燃油车全面退出,只留下纯电产品线,导致原本忠实用户根本没得选,直接把人赶走了。
某种程度上讲,宝骏的问题不是产品太差,而是太急于撕掉“平价”标签,却没能建立新的形象来替代。
品牌升级是个慢工活儿,你得一点点建立信任感、塑造稳定调性。可宝骏这边是一边砍燃油,一边堆配置,一边喊高端,步子太快,反而扯到了自己。
闲弟观点:宝骏别再“越级”了,你的机会在别的地方
作为一个看车看了十几年的老司机,我真心觉得宝骏其实是有价值的,只是走错了方向。
在这个卷得不行的市场里,豪华感、科技感已经不是稀缺品,消费者更在意的是靠谱、实在、有品牌保证。
那宝骏该怎么打?
很简单——别再强行装“高端”,而是踏踏实实去做“国民代步神车”。
就像五菱宏光MINI EV能火,是因为它在自己定位范围内做到极致。
宝骏完全可以把目标放在8万以下的入门电车市场,做得精致点、好开点、续航别太拉垮,照样有机会杀出一条血路。
比如做一台6-7万块钱的小SUV,别整花里胡哨的大屏,主打简单、可靠、安全,谁说不能卖个好成绩?
最后唠一句:你不一定非得成为理想,才算成功
品牌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你不可能靠一台享境、一个全新LOGO就突然从“县城特供”变身“豪车代表”。
认清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做擅长的事,这才是对一个老品牌最好的保护。
宝骏不是不能翻身,而是现在的打法太飘了。地基没打稳,就别忙着造摩天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