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尼亚,卡车界的奔驰,公路上的LV,终于不装了,摊牌了,在江苏如皋搞了个大新闻,开业了。
这事儿吧,讲真,有点魔幻。一个天天在欧洲养尊处优的瑞典贵族,突然卷起袖子跑到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卷的泥潭里,说要跟本地的泥头车大神们一起玩耍。这操作,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你这是降维打击还是精准扶贫啊?
所有人都说,这是斯堪尼亚的全球第三个生产基地,是深刻变革。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PPT上也是这么写的。但作为一个开过几年破车的中年人,我看到的不是什么“深刻变革”,我看到的是四个大字:“被逼疯了”。
为什么说是被逼疯了?你看看现在的市场是什么德行。乘用车那边,小米直接把桌子都给你掀了,比亚迪更是连厨子都打包带走。商用车这边虽然没那么夸张,但也是地狱难度开局。解放、东风、重汽这帮本土大神,早就把价格战打成了玄幻小说里的末法时代,大家不是在竞争,是在集体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人家为了卷成本,车门都能给你换成塑料的,只要法规允许。你斯堪尼亚一个欧洲贵族,浑身都是“偶像包袱”,你怎么跟人家玩?
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大,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斯堪尼亚这一手,就是这个意思。它不是来做蛋糕的,它是抱着煤气罐来的。它说,OK,你们不是卷价格吗?你们不是觉得我进口的贵吗?我现在直接在你们家门口开个“飞升台”,现场造车,把海运费、关税这些“中间商”全都干掉。我用你们的工人,用你们的电,造出来的还是那个瑞典品质的“金钟罩铁布衫”。就问你怕不怕?
这是一种非常残忍的阳谋。斯堪尼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不是发动机,不是变速箱,是那个车头标。是那个鹰狮标带来的“玄学”光环。就像奔驰,最值钱的就是那个三叉星。买斯堪尼亚的客户,很多时候不是在买一个运输工具,是在买一个“信仰”,买一个“我跟你们这帮开国产车的不是一个阶层”的心理按摩。这跟性能无关,跟油耗无关,这是一种宗教。
而国产化,就是斯堪尼亚这位“道诡异仙”里的真神,为了传教,决定亲自下凡,用凡人的身体重新修炼。它把神格(品牌)保留,但肉身(生产)彻底本土化。这一招,简直就是釜底抽薪。它直接对标的,不是那些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个体司机,而是那些有品牌追求、要搞车队形象的大型物流公司。以前他们买进口斯堪尼亚,是咬着牙上的信仰税。现在,国产斯堪尼亚把这层税给撕了,价格下来了,品质还是那个味儿,你说他们怎么选?
同行看了也得傻。这就好比修仙小说里,你是某个小门派的内门弟子,天天苦哈哈地炼气,好不容易攒了点灵石。结果,仙界天尊直接在你家山头开了个分舵,宣布所有功法免费学,丹药随便领,唯一的条件是你得信奉他。这谁顶得住啊?这不是打价格战,这是直接在刨你的根。
当然,你也可以说斯堪尼亚太天真了。中国的路况,尤其是商用车要面对的那些堪称混沌的场景,是欧洲工程师在实验室里模拟不出来的。我一直有个暴论,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不在特斯拉,不在硅谷,而在中国的城乡结合部。只要一个骑着“老头乐”的大爷躺得够快,你那L4级的自动驾驶系统当场就得给你CPU干烧了。
商用车也是一个道理。你的“全球统一标准”很牛逼,你的生产线调试得很好,但你能保证你的卡车,在一个超载百分之五十,连续跑了三天三夜,司机全靠槟榔和红牛吊着命的场景下,不出问题吗?你能保证你的售后服务,能跟得上那些在国道边上开个夫妻老婆店,半小时就能给你换个发动机的游击队吗?
讲真,我每次看到大卡车都觉得司机师傅们是真朋克,开着几十吨的铁疙瘩在高速上摇滚,比我们这些坐办公室的强多了。
所以斯堪尼亚的“如皋道场”,更像是一个大型社会实验。它在赌,赌中国的市场会消费升级,赌中国的卡车司机们会从“工具思维”转向“资产思维”,赌那些物流老板们愿意为品牌和所谓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买单。
写到这里,我感觉把卡车比作修仙有点离谱,但你仔细想想,这帮为了生计拿命换钱的司机师傅,哪个不是在渡劫?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一个能帮他们渡过难关的法宝。斯堪尼亚如果能放下身段,把自己变成那个法宝,那它就赢了。如果它还是一副“我来教你们怎么开车”的贵族嘴脸,那坏了菜了,它可能会被本土大神们的“人民战争”淹死。
我作为一个曾经也幻想过开着大卡车环游世界的普通人,对斯堪尼亚是尊重的。它敢于在这样一个掀桌子的时代,用一种掀桌子的方式入局,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这他妈才叫诚意!加大加大加大!
但商业的逻辑,从来不相信眼泪和勇气,它只看结果。斯堪尼亚在如皋种下的这颗种子,到底是能长成参天大树,还是会被本地的藤蔓活活绞杀?谁知道呢。
也许最大的赢家,是如皋闻风而动的房地产商。就问你气不气?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