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再访大陆,首站深圳,参观大疆、比亚迪多家企业

马英九再访大陆,首站深圳,参观大疆、比亚迪多家企业-有驾

走进深圳的大疆总部,这场两岸交流的“科技体验之旅”正式拉开帷幕。大疆无人机的高科技展示让马英九一行人赞叹不已。从折叠无人机到轻巧便携的飞行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台湾青年学子们纷纷拿出手机,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幕幕令人惊叹的高科技场景。但问题随之而来:作为全球消费无人机市场的领跑者,大疆为何如此强调“轻便”,而不是更大的“工业级”发展?难道轻量化才是未来技术的终极趋势?这个问题暂且留在一旁,我们往下看。

马英九再访大陆,首站深圳,参观大疆、比亚迪多家企业-有驾

大疆之后,马英九马不停蹄赶往腾讯总部。科技与文化在这里交织,人工智能、手游乃至无人驾驶矿机的背后,是腾讯在技术上的野心。特别是“延迟少于100毫秒”的无人矿机,展现了5G技术的突破性应用。然而,当大陆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画面被一一呈现时,台湾青年学子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更多的羡慕与赞叹。一位青年表示,期待能够把这些技术带回台湾。而对于大陆网友而言,看到这些跨越海峡的共鸣,似乎再次证明了“两岸本一家”的深刻道理!可就在大家纷纷点赞两岸科技交流的同时,另一边却隐隐有些疑问:为什么这些展示中,重点放在了游戏和娱乐,而不是制造业的“兜底技术”?

马英九再访大陆,首站深圳,参观大疆、比亚迪多家企业-有驾

在一番程式化的参访之后,行程看似渐入尾声。然而,这份表面的和谐其实暗藏玄机。当次日马英九造访比亚迪总部时,他的一句“有这个必要吗”打破了先前的平静。比亚迪展示了自家汽车与微信绑定后的视频会议功能,本以为会是一波科技炫技的高光时刻,结果却被马英九的疑问浇了冷水。这一刻,讲解员无疑是被“怼懵”了。可换个角度想,马英九的反问难道仅仅是在质疑这个功能的实用性?还是说台湾与大陆是对“科技导向”早已有了分歧?背后孕育的观念差异,又暴露出两岸对于技术伦理应用上的矛盾点。

但你以为故事的矛盾仅止于“灵魂拷问”吗?事实远非如此。当比亚迪的这场参访推至高潮时,人们发现,马英九的行程表中竟没有安排华为!这很难不引发联想:自华为遭遇国际技术封锁以来,其“孤岛求生”的故事被全球瞩目。一个本应是硬核科技门面的企业,为何被搁置一旁?一种看法认为是时间所限,安排重合也是有可能的。但另一种声音提出,“华为”的标签或许仍对台方敏感,尤其在当前国际舆论风口,两岸交流如此密切是否会引发外界的不合时宜的联想?这一缺席,到底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腾挪”其中空间?

马英九再访大陆,首站深圳,参观大疆、比亚迪多家企业-有驾

参访接近尾声,台湾学子依旧忙着将照片发回台岛,这一刻,科技似乎让所有人找到了“沟通的语言”。但显然,“和谐”的技术桥梁背后,仍是一片暗流涌动。尤其是在“微信视频会”之争后,大陆网友与台湾舆论的争执逐渐显现。大陆更加侧重市场创造力,认为这些创新功能是技术下沉的体现,而台湾媒体则传递了一种“过度消费技术”的担忧。两岸在技术未来上原本微妙的分歧,似乎正在这些细枝末节里暴露无遗。同时,不少大陆网友质疑,台湾在面对科技突飞猛进时,是否已有“焦灼感”的情愫。

马英九再访大陆,首站深圳,参观大疆、比亚迪多家企业-有驾

两天的行程落幕,马英九的此次大陆行最终传递了什么信号?它无疑是切割舆论层面的“冰雪”,让两岸民众意识到,彼此不仅同根同源,更能在现代化进程中深度合作。然而,细究马英九行程中的每一步,却又藏着让人不安的“伏线”——从未到访华为的缺漏,到“科技视频会”的槽点,它无不释放出两岸之间虽然心意相通,但在意识以及选择上仍存在难以忽视的距离。而这份距离,也许正是最终决定两岸未来走向的重要变量。

参访腾讯、比亚迪、大疆,但独漏华为,这看似不经意的安排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考量?如果连科技交流都能体现出两岸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是否该担心“和解”的道路注定进入越发狭窄的走廊?欢迎大家发表看法,究竟是沟通有余,还是信任不足?

马英九再访大陆,首站深圳,参观大疆、比亚迪多家企业-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