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说到电动车新国标,总有人开骂。自打标准一出来,朋友圈和业主群里都是哀嚎,老王买的新车说“发动机没坏,心气儿全废了”,小区大妈也说“家门口这电动车两三千都买不到,啥都涨”,骑了五年老电动车的我却想问:这回究竟是谁成了“买单”的那个倒霉蛋?
咱们老百姓出门都想图方便,尤其一二线城市,高峰打车堪比抢红包,地铁进出也成了特种兵体验。身强体壮两脚走路的人毕竟是少数,大伙靠电动车这傻快不堵的玩意儿接送娃上学、买菜、上班,早都养成习惯。新国标一刀切,扯着嗓子说限速25公里、再改装就断电,却总觉得好像管的太宽,管得不太“正”。这就让我忍不住要问一句:谁真正在意咱们骑车人的日子?
你说限速,出发点当然可以理解,市区路况复杂,行人、私家车、快递小哥混着开,是得谨慎点。一辆电车瞎跑70-80公里,前面老太太推车、后面快递小哥横插,有点风吹草动就人仰马翻。为了大伙安全,立规矩不让乱搞改装,这真没毛病。但25公里时速就真合理吗?
别说为啥有这么多人要蹭着30、40马上路,问问自己啥时候觉得电动车慢?那是等红灯过人行道,看着四五米的路慢慢悠悠蹭过,后头一堆公交、汽车轰鸣催着你。再说小区里老头老太太、小年轻上下班,这段路就靠电动车兜个圈,多两公里速度不就快了十几分钟?上有老下有小,时间珍贵,你让我比走路快一点,实在太难为人。
还有,咱就说安全。真出事的,多是不戴头盔、逆行、走快车道、闯红灯。死卡个25的上限有没有想过,有的马路根本没自行车道,让大家“龟速”在人行道跟行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那更危险。最怕的就是既不敢全盘禁摩禁电,也拿不出专门路权替你兜底,这下谁也不痛快:交警压力山大,骑手难,行人怕,小偷倒是高兴了(慢悠悠更容易下手)。
好了,这标准一出,立刻就给了“老国标”涨价的理由。平时三五千能拿下的车,现在立马加三百五百,商家一边说“卖一辆少一辆”,一边狂打广告“再不买没了啊,不限速赶上地铁速度”,这套路不比商场“双11”什么套路差哪儿去。烧钱的是谁?当然是咱们自己。
到底是不是“新国标”的锅呢?我觉得吧,新规从思路上说清楚了很多模糊灰色地带,比如限制运输速度、明令禁止拆改、加密防篡改。理论上,新政策是冲着那帮“不守规矩”的车贩子、市井高手来的。但被收拾的却是千千万万按部就班、脚踏实地骑车的普通人。
以前车贩子给你小广告,悄悄告诉你上好马力、解锁62km/h、免费调校,那赚得可是一大笔。结果新国标出台了,连个小黑屋都没了。可问题是,我们的日常需求和便利谁来保证?身边那么多人靠一辆电动车顶活,拿着微薄工资、扛着房贷,能凑合就别折腾。新国标强制掏钱买新车,掏完发现反而跑不远、跑不快,还添堵,谁受得了?
再者说,市面上的“新国标车”,乍一看确实做了不少改进:轻量化,续航提升了,安全技术好了,外观也更流行了。你要问骑起来怎么样,那得看怎么比。小区楼下老头老太太、家庭主妇、学生娃用得溜的旧款,哪个退役得服气?新款拼着加大电池、缩小电机、搞智能锁防盗,倒是新潮有余,实用性能不能跟得上咱普通人的期待,还是个大大的问号。
咱也问问当初拍脑袋定25公里的人有没试过:热到中暑、冻到哆嗦那档口,在路上被一群共享单车超车,小朋友“滴溜溜”从你旁边骑过去,骑电动车的自尊心还剩啥?安全是安全,可方便、效率、生活节奏,这些不也是市政、路政、“我们老百姓”的切身需求吗?
再说限速真的就解决安全问题?看看北京、上海早就严管电动车,事故率却没降多少。国外的经验也是,安全不只靠限速,更关键是配套法规、专用车道、司机培训、路面整治、全社会素质提升,一块走。我们现在就像揪住一根头发,嚷嚷剪了头发人就聪明了,其他的毛病还是觉得与己无关。
然后各路品牌一拥而上,九号、台铃、雅迪、新日、比亚迪,个个号称“最牛最新国标”,掏钱买新车,你以为没人坑你,其实大家都涨价了。厂家说新款更安全,商家说便宜的都没货了,老百姓赶紧凑钱。再一算账:买辆车没比以前省心省钱,反而还得背一堆政策条款,真是“骑不到目的地,已经心累”。
对了,再说新国标提高“防篡改”,有的老手立马在网上搜“小黑科技”——到头来“解锁限速神器”、“遥控芯片”还是成了热卖。太多需求是被动的,不是因为人想犯罪,而是法规、路权、实际需求没有照顾到。比起技术手段的猫捉老鼠,靠需求引导,靠规范管理不是更聪明?
我还有一个疑问,既然咱们单纯追求速度的用户很难满足,那是不是应该参考国外,让电动轻摩合法?明确牌照、考试、路权,谁愿意办就上手续,骑出去心安理得,减轻一部分市政和管理难题。非得把所有人摁到一条线,让骑三八妇女俱乐部和四十岁壮汉同等对待,这合适么?
其实说到底,是我们缺的不是限速器,而是道路规划、车道管理、政策弹性,以及一个兼容并包的心。人人向往的“交通治理”,不是把所有人都当嫌疑人管理,而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被理解、少折腾。
想清楚了,买单的人永远是我们。为了安全,为了城市形象,为了规避事故,官僚定规矩,厂家趁机换代加价,商家以旧换新涨一波,受益的未必是我们。现阶段的约束,也许只是一阵子,可交通便利、出行自由、合理选择的权利才应该是我们永远要争取的。
新国标电动车,真能让路上少点事故、多点安全感?还是让大批普通人的生活多了新麻烦、加了新负担,到底值不值?你觉得呢?也许,比起埋怨,我们更该发问——谁替我们这些天天骑车奔波的普通人考虑过未来?
以上就是我不吐不快的碎碎念,不管你赞成还是反对,反正我的电动车,续航越改越短,票价越攒越贵。生活还得继续,路还得骑,只不过,再有新标,也别太把咱老百姓的韧性当理所当然。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