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的困局:当机会变成包袱
这年头,抱上华为大腿的车企,哪个不是风生水起?问界卖疯了,智界势头猛,就连阿维塔、岚图这些二线选手,也能借着华为的光环分一杯羹。可偏偏北汽,手里攥着两张王牌——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愣是打成了烂牌。
看看数据吧,鸿蒙智行今年前四个月卖了10万多辆,问界独占6.6万,智界紧随其后3.8万,就连刚起步的享界也卖了3000多辆。而北汽呢?极狐和享界两个品牌加起来,销量连别人的零头都够不上。更讽刺的是,北汽是业内唯一同时采用华为两种合作模式的车企,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到了它手里却成了左右互搏的负担。
当年赛力斯押注智选车模式,孤注一掷赌赢了;北汽却选了更保守的HI模式,结果被甩开几条街。后来终于醒悟,又急匆匆补上智选车,可市场早已变了天。现在两头下注,研发、营销资源分散,协调效率低下,活生生把自己拖成了“四不像”——消费者分不清极狐和享界有什么区别,内部团队在两种模式间疲于奔命。
财报更是一记耳光:2024年净利润暴跌68%,新能源业务亏了44亿。这哪是在造车?简直是在烧钱表演行为艺术!有人说北汽缺技术吗?不缺。缺资源吗?更不缺。可为什么总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说到底,是骨子里的保守和犹豫在作祟。市场瞬息万变,它却还在用“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老黄历,殊不知现在的战场早就是“快鱼吃慢鱼”。
更耐人寻味的是,最近传出“国字号”车企要整合的消息,北汽很可能和一汽合并。这或许是最后的机会——但历史告诉我们,靠行政手段捏合的病秧子,往往只会诞生更大的病秧子。当年一汽夏利、东风裕隆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特斯拉靠激进创新杀出血路,比亚迪凭垂直整合逆袭封王,新势力们玩命狂奔生怕掉队。而北汽这样的老牌国企,却还在纠结“要不要全力押注”“该听谁的指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句话送给北汽再合适不过。
变革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要么壮士断腕聚焦核心,要么就被市场无情淘汰。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要比的,是谁更有魄力把手术刀对准自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