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可真热闹,尤其是理想汽车,隔三差五就给我们来点新消息。
这不,理想的掌门人李想前阵子亲自在社交媒体上敲定了,说他们家第一台纯电动的大家伙——理想L8的纯电版,要在7月29号正式跟大家见面。
消息一出,网上立马就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觉得这车的外观有点超前,开玩笑说像是把理想MEGA给拍扁了,也有人看着35万到45万的预估价格,觉得这是要直接跟奔驰、宝马、奥迪这些老牌豪华品牌掰手腕了。
但在这所有的讨论声中,理想官方抛出的一个词最引人注目,那就是“空间越级”。
这个词听起来挺唬人的,什么叫“空间越级”?
是说这车里面能装下一头大象,还是说坐进去像住进了大平层?
这究竟是理想为了卖车想出来的营销口号,还是背后真的有实打实的技术和设计在支撑?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剥开层层迷雾,把这台话题度拉满的理想L8纯电版,从里到外好好琢磨琢磨,看看它到底凭什么敢说自己能“越级”。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这个“空间越级”的底气从哪来。
其实道理很简单,关键就在于“纯电动”这三个字。
您想想,我们开了这么多年的燃油车,车头盖子底下是什么?
一个硕大的发动机,连着复杂的变速箱,车底盘下面还藏着一个大油箱,后面再拖着一根长长的排气管。
这些东西就像咱们家里那些没法挪动的老式家具和管道,不仅自己占地方,还把整个空间切割得七零八落,想改动一下都难。
理想之前卖得火热的L系列,虽然是增程式,开起来像电车,但它肚子里其实还藏着一个“发电机”来给电池充电,本质上还是没能完全摆脱这些传统部件的束缚。
但是,现在这台L8纯电版可就不一样了。
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纯电平台产物,这意味着前面说的那些发动机、变速箱、油箱、排气管统统都不需要了,全部被拿掉了。
这就好比你给房子搞装修,设计师大笔一挥,把所有非承重的墙体全部打通,原本拥挤的格局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
理想所说的“空间越级”,就是把这些被传统机械结构占用的宝贵空间,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车里的乘客。
空口无凭,我们来看看数据。
官方公布的理想L8纯电版车身长度是5085毫米,宽度1960毫米,高度1740毫米,而决定车内纵向空间最关键的轴距,达到了惊人的3050毫米。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
我们找几个大家熟悉的大块头来比一比。
比如奥迪Q7,车长5067毫米,轴距是2999毫米;再比如宝马X5,车长5060毫米,轴距3105毫米。
这么一对比就很清楚了,理想L8纯电版在整体尺寸和这些百万级的豪华SUV差不多的情况下,硬是靠着纯电平台的布局优势,把车内的空间利用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它的工程师把四个轮子尽可能地往车辆的四个角落推,这样一来,车身中间那块最完整、最宽敞的区域,就完完全全留给了乘客舱。
所以,当理想说这车能达到“空间越级”时,它不是在画大饼,而是基于车辆物理结构上的根本性变革,是实实在在的工程红利。
它敢于全系做成宽敞的六座布局,这份自信,正是来源于此。
聊完了让人期待的内部空间,咱们再来看看它那个颇具争议的外观。
很多人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车的申报图时,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咦,这车头怎么这么眼熟?”没错,它的前脸设计,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理想MEGA那种形似“高铁”的子弹头风格,没有了传统的进气格栅,整个车头显得异常光滑和简洁。
这种设计,说实话,确实挑战了不少人的传统审美。
连李想自己都承认,这个造型方案在公司内部都引起了非常大的讨论和争议。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知道大家可能会不喜欢,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么做呢?
答案其实很“理工男”,一切都是为了功能服务。
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对电动车来说至关重要的物理参数——风阻系数。
您可以把它理解成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空气给它的阻力。
阻力越小,车子跑起来就越轻松,自然也就越省电。
理想L8纯电版这个看起来有点奇特的光滑车头,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把风阻系数降到最低。
对于一台整备质量动辄超过2.5吨的大家伙来说,风阻系数每降低一点点,换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续航里程增加。
根据官方信息,这台车的百公里电耗低至13.4千瓦时,对于这么大尺寸的一台SUV来说,这绝对是尖子生级别的能耗表现了。
这背后,极低的风阻设计功不可没。
所以说,这个外观,是工程师为了给用户多争取几十公里续航,和设计师“据理力争”后的成果。
它首先考虑的是这个造型能为用户带来什么实际价值,比如更长的续航、更安静的车内环境,其次才是好不好看的问题。
这种务实的造车理念,也正是当下中国新势力车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体现。
当然,一台旗舰车型,光有大空间和低能耗还不够,还得有足够硬核的科技配置来武装自己。
理想L8纯电版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毫不吝啬。
首先,它要解决所有电动车主最头疼的“充电焦虑”问题。
新车全系标配了5C超充技术。
这个“5C”是什么意思呢?
C代表电池充电的倍率,数字越大,说明充电速度越快。
5C的充电速度,理论上意味着十几分钟就能把电池从很低的状态充满。
理想给出的数据更直观:充电10分钟,就能增加500公里的续航。
这是什么概念?
以后开电动车跑长途,在高速服务区停下来,你去上个厕所、买瓶饮料的功夫,车子的电量就基本充满了,完全不耽误赶路。
这几乎把电动车补能的体验,拉到了和燃油车去加油站加油差不多的水平,对于经常需要带家人长途出行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其次,在智能化方面,它也给自己装上了“最强大脑”和“千里眼”。
车辆的智能驾驶芯片,用的是目前行业顶尖的英伟达Drive Thor-U芯片,单颗芯片的算力就高达500 TOPS。
这个算力是上一代旗舰芯片的两倍,强大的算力意味着车辆无论是处理复杂的路况信息,还是运行车内的娱乐系统,都会更加游刃有余,反应更快,也为未来更高阶的自动驾驶功能留足了硬件储备。
而它的“眼睛”,也就是激光雷达,也升级成了最新的禾赛ATX型号。
这颗雷达不仅体积更小,能更好地融入车身设计,而且探测能力更强,最远能看到300米外,分辨率也更高,就像给车子配上了一副高清夜视仪,无论是在漆黑的夜晚还是大雨滂沱的天气,都能帮助智能驾驶系统更清晰地感知周围环境,大大提升了行车安全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