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加长款的豪华轿车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作为奢华与地位的标志,让无数人向往不已。
这当中,加长林肯更是像婚礼上必备的喜蛋,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少新婚夫妇因为租不到它,一辈子都觉得遗憾。
十年后的今天,这些车已经无人问津,从众人争抢着购买到热度骤降,加长版豪车为何不再受欢迎了呢?
向一些行业里的人请教后,他们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主要是三个问题太过现实——每一个都切中要害!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得先了解加长版豪车的发展历程。
加长版豪车在海外的发展历程
追溯根源,加长豪车的开创者并非林肯,而是凯迪拉克。
准确地说,1955年,凯迪拉克推出了一款名为EIDorado的总统座驾。
这款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彰显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所以在加大车身的同时,还在车尾加入了火箭造型的鲨鱼鳍,以此凸显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样一来,其他国家的车就显得又矮又小。
为了重新赢得关注,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很快做出了回应。
而且欧洲毕竟是有悠久历史的地区,在汽车设计上,不刻意强调长度,更注重整体的协调与美观,很快就推出了奔驰600普尔曼。
这款车虽然诞生较晚,但凭借其典雅的风格,迅速为欧洲挽回了面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长豪车的受众开始扩展到娱乐界的名人。
它们从出现在宫廷,变成了穿梭于夜店。
这些车的设计风格也从庄重严肃,逐渐带上了纸醉金迷的色彩。
比如,著名汽车定制师杰伊·奥尔伯格(Jay Ohrberg)打造的“美国梦”就是典型代表。
这款车被硬生生拉长到30米,配备26个轮毂,车内装有按摩浴缸、KTV、酒吧,车尾还设有小型泳池和直升机停机坪,极尽奢华之能事。
但还没等投入使用,这些名人又迷上了私人飞机和游艇。
这些加长豪车就此被遗弃,锈得面目全非。
说完国外,加长版豪车在国内的情况又如何呢?
加长版豪车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回到国内,加长车的开创者同样不是林肯,而是红旗。
上世纪80年代,红旗打造了我国第一批加长礼宾车,这些车被用于重要的典礼和外交场合,以此展现我国的实力。
但可惜的是,由于品质问题,没有继续生产。
之后的十几年里,由于技术限制和工业水平的落后,红旗只能与奥迪、林肯等车企合作,推出过一些加长车。
直到2000年,红旗世纪星发布,才算有了一款拿得出手的产品。不过在国际市场上,这款车并不显眼。
也因为国产车发展滞后,进口豪车一直很受欢迎。
而且很多顶级豪车不屑于进入我国市场,即便引入一些档次稍低的车型,售价也很高。
比如,当时第三代林肯城市的售价高达82万,要知道2000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仅为9371元。
也就是说,即便你有城镇户口和单位工作的“双重优势”,不吃不喝也要80年才能买得起一辆。
这使得林肯的销量难以避免地下滑,后来只能被迫降价。
就在一片低迷的形势下,一批婚庆公司突然出现。
他们迅速行动,买下这些大幅降价的林肯,然后把车从中间锯开,改装成加长车。
但在之后的日子里,这些曾经的“神车”从风光走向落寞,原因又是什么呢?
后来,加长版豪车为何不再受欢迎?
首先,没人觉得它豪华了。
这就像月饼和汤圆,它们的文化地位比馒头、包子、肉夹馍高,是因为背后有节日的象征意义。
而加长豪车之所以显得豪华,只是因为它源自礼宾车,代表着国家形象。
但随着礼宾车回归简约,不再一味追求加长,人们对“加长”这一特点自然就不再觉得有特殊魅力了。
其次,加长车实在不实用。
它不仅要挂黄牌,还得有B照才能驾驶,开起来拐弯难、停车难就更不用说了。
即便你愿意费心费力去开,相关法规也可能不允许。
以上海为例,早上7点到10点、下午5点到8点这些时段,市区是不允许这类车进入的。
这样一来,就算白送,也没法正常开,更别说花钱买了。
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是政策的完善。
毕竟,过去很多加长车都是私自改装的,比如把桑塔纳锯开拉长,用来非法载客。
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这些车自然无处藏身了。
比如在浙江台州,就有14辆非法加长车辆等待销毁。
总的来说,加长豪车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其背后的象征意义。
十年前,无论是个人购买,还是婚礼上租借,都能让人觉得很有面子。
但到了现在,它顶多只能吸引眼球,很难再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加上使用起来确实很不方便,被淘汰也就不足为奇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