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逆袭时刻:奇瑞风云A9续航2500公里,真有这么神?
哎呦我去,这两年走大街上,绿牌子的小电车是真的多。连我妈都说:“你们年轻人咋都开这玩意儿了?”其实也不怪她疑惑——前几年咱家楼下还全是油车,一到早高峰那味儿呛得我直皱眉头。结果最近小区门口一排排新能源,充电桩比早点摊还抢手。我手机里广告推送也是花样百出,不是比亚迪刀片电池,就是哪家又搞了黑科技。这不,前阵子刚看到奇瑞甩出来个风云A9,说什么综合续航2500公里、14分钟快充500公里,我当时差点把泡面撒地上。
先别急着喷,说实话,我最开始听见“2500公里”这仨字的时候,还以为自己看错单位了。北京到广州单程不用加油、不用充电?通勤族能50天不用管能源补给?真的假的啊!不过后来仔细一琢磨,这不是CLTC工况嘛,也就是实验室里的理想环境值。实际开起来谁知道呢?但就算打个七折,那也1750公里啊,比以前的老油车省心多了。
插播一个小故事:我们公司有个哥们,每次自驾回老家,都要提前规划好沿途加油站和服务区,有一次高速堵在半路,他手机导航显示最近的加油站还有60公里,那叫一个慌张。他跟我说:“要是以后真能跑2000多公里再考虑补能,我直接横着走!”他老婆在旁边翻白眼,“你横着走没问题,就怕钱包扁成纸。”
说回风云A9,这台5米长的大块头,看照片就觉得气场足。我爸那代人买车最爱研究后备箱和后排空间,他每次进4S店必问一句:“二郎腿翘得起来吗?”据说这台轴距3米,坐进去随便跷二郎腿,两辆折叠自行车往后备箱一塞,还有富余。我同事试驾回来感慨,“以前只有百万级豪华品牌才敢这么玩,现在20万左右居然也卷成这样。”
动力系统更狠,据官方宣传1.5T发动机+双电机组合爆发470千瓦功率、4秒破百……网友评论笑疯了:“特斯拉是不是该学学怎么低调做人?”虽然这些数据听着像玄幻小说,但现在国内厂商确实越来越会堆料,不服不行。
不过吧,说到底大家还是关心钱袋子。“省心、省钱”才是真理。我掰指头算了一下,如果按目前的油价、电价来对比,每公里成本不到3毛钱,比同级别燃油轿车便宜不少。有位网友留言特别逗,“老板娘看见我的用车账单,以为我偷偷骑共享单车上下班。”还有朋友担忧啥新技术都是画饼,到底靠不靠谱啊?去年某品牌吹嘘“永不起火”,结果新闻出来闹乌龙。这种事儿,多多少少让人谨慎点吧。
顺带插句嘴,上周末陪媳妇去超市买菜,她突然问我要不要换新能源。“咱家天天市区溜达,你不是总抱怨停车难么,现在好多地方专门留新能源位。”她的话让我想起十年前国产手机刚火的时候,那会谁拿出国产机都不好意思,被洋品牌碾压得死死的。而现在华为、小米已经吊打很多国外货色啦。所以嘛,新赛道新机会,只要靠谱谁还认准合资?
当然啦,再牛的数据终归还是理论值。真正落地之后,好不好用、皮实耐造,全靠用户口碑撑腰。有朋友吐槽过增程式技术,说平顺性可以,但到底图啥方便,还得亲身体验才晓得。不过不得不承认,这种既保留燃油便利,又享受纯电安静平顺的新玩法,对纠结症晚期患者挺友好。
讲真,现在整个汽车圈简直像智能手机混战时期,各路选手秀肌肉不停歇。昨天刷视频看到有人调侃:比亚迪秀完原地掉头,人家宁德时代马上官宣固态电池量产;今天奇瑞整出快充14分钟回血500km……明天不知道又是谁放大招。“卷王之王”名副其实!
题外话来了——小时候跟爸妈出去旅游,总怕赶不上长途客运或者高速堵死半路,所以每次他们都会提前准备矿泉水、泡面,还有厚厚的一沓现金(那时候移动支付没普及)。而现在开新能源自驾游,小伙伴们更关注沿途有没有快充桩,是不是支持超级快充,有没有APP预约功能。一切变化太快,让人应接不暇,不过生活确实变方便不少哈!
拉回来继续唠嗑。这波风云A9上市,其实也是对市场格局的一次搅动。不光价格杀入20万修罗场,更关键的是参数配置够炸裂。如果真的实现十年内动力衰减控制在20%以内,将来卖二手残值率妥妥提升。有网友直接喊话厂家:“别只顾画饼,多安排点真实测评,把首批用户体验摆出来,我们吃瓜群众等直播!”
最后八卦一下身边人的反应。我表弟刚毕业工作一年,看完发布会激动坏了,在群里嚷嚷“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女朋友嫌弃约会途中找不到厕所(他经常借口‘找加油站’)”。我们几个损友集体吐槽他脑洞清奇,然后开始讨论如果以后主流都是这种超长续航,会不会高速服务区彻底失业……
碎碎念到这里,其实总结下来很简单——中国制造正在崛起,从智能手机逆袭,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弯道超越,本质上拼的是创新力和执行力。而消费者关心的无非三件事:第一省钱;第二可靠;第三售后有保障。如果未来几个月首批风云A9交付后的真实反馈不错,大概率这个市场格局又要变天啦!
各位小伙伴,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因为续航焦虑而闹出的尴尬糗事?比如深夜被困郊外、高速差点趴窝之类的段子,评论区一起乐呵乐呵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