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30亿赌局!中技美厂能赢 IRA 红利?

福特30亿赌局!中技美厂能赢 IRA 红利?-有驾

福特押注LFP电池工厂

在电动车转型的关键时刻,福特这次可是下了大赌注。他们在密歇根州马歇尔砸了35亿美元,建一个超级大的电池工厂,用的是中国宁德时代(CATL)授权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这不仅是福特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电池厂投资,也是一次非常有风险的战略尝试,既要考虑技术路线,又要看政策红利,还得在地缘政治的夹缝中走钢丝。

现在电动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对价格也越来越敏感,所以福特就盯上了LFP这种电池技术。相比目前主流的三元锂电池(NCM),LFP在成本和寿命上都有明显优势。靠着CATL的技术授权,福特这个新工厂规划了20GWh的年产能,目标很明确——就是给像F-150 Lightning这样的主力电动车型提供更便宜、更耐用的电池,做到续航超过300英里,同时大幅降低整车成本,抢占更多亲民市场。

而且,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IRA)也让福特这笔投资看起来更有吸引力。根据规定,如果电池芯和电池包是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每千瓦时可以拿到35美元和10美元的税收抵免。按20GWh的产能算,光是政策补贴一年就能拿到9亿美元,这对项目的经济性来说是个不小的提振。

福特押注LFP技术

不过,这波红利可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拿到的。这个项目的最大争议,就是它对中国技术的依赖——虽然工厂是福特自己100%投资建设的,但它的LFP电池技术其实是从中国大厂宁德时代的授权中来的。国会之前对这种模式能不能拿到补贴,吵得不可开交。现在虽然勉强保住了资格,但政策风向一旦变了,随时可能翻船。福特技术平台副总裁Lisa Drake就说过:“就算拿不到补贴,我们也会按计划建下去。”这句话说明,福特是铁了心要押注LFP技术路线和在美国本土的制造能力,这是他们长期的战略布局。

福特在密歇根下的这30亿赌注,其实背后牵涉的是复杂地缘政治和供应链的博弈。

虽然前景看起来不错,但这条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福特30亿赌局!中技美厂能赢 IRA 红利?-有驾

福特电池战略博弈

福特这回在电池这块儿下了一把大赌注,一边是LFP技术带来的成本大降,另一边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给的真金白银补贴。当中国的技术授权书签在密歇根工厂的设计图上,福特好像一下子打通了技术和政策的两条“快车道”。但问题来了,这条看似完美的链条现在正被两股力量撕扯着:一方面,华盛顿那边对“与中国有关联”的质疑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全球电池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福特高管那句“就算没了补贴也要坚持”的话,其实说白了就是——这场赌局已经不只是算经济账那么简单了,它更像是车企在技术方向、国家政策和全球化趋势之间的艰难平衡,是一次真正的战略考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