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文称,来到这里工作大半年,今天谈一下我的感受:
1.作为降本部门,整个降本增效的战略就有问题,不是说降本降不下来,相反,还降的很多。问题在哪,偷工减料,绝大部分降本点都依靠取消、减薄和降低标准来达到目的,导致自己降本的产品自己都不敢买。这样的企业,这样的战略眼前只有利益完全没有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放在心里。
2.不仅不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眼里,还没把员工当人。当产品降本降不下来时,不去思考自己的科技短板,而是采取取消加班工资,降低绩效,削减员工福利等措施向员工施压,企图逼迫他们为生计而低头。
恕我直言,这样不顾良心、既不考虑消费者又不考虑员工的降本战略,就基础上就决定了公司绝不可能走远,所以我打算明天辞职,明天讨论辞职流程以及讨论工作交接事宜。在此多谢各位同事在工作上的帮助与支持!
总结起来,就是车企对产品偷工减料,美名曰是见本增效,对员工降低绩效,削减福利,不管是产品还是员工,似乎都成了牺牲品。
当下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下行,大家的收入减少了,自然就缩减了家庭开支,尤其是汽车这种大件,能用则将就用。作为国产汽车的领头羊,比亚迪也在今年开始减产了。
据路透社 6 月 25 日报道,比亚迪近几个月已放慢生产和扩张步伐,减少了中国部分工厂的班次,并推迟了增加新生产线的计划。消息人士称,比亚迪已取消了夜班,并将部分工厂的产量减少了至少三分之一,至少 4 家工厂实施了这些措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比亚迪 4 月和 5 月产量同比增速分别放缓至 13% 和 0.2%,均为 2024 年 2 月以来的最低增速,且今年 4 月和 5 月的平均产量较 2024 年第四季度下降了 29%。
车企为了求生存,降本增效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汽车跟其他消费品又不一样,安全性高永远是追求的第一位,所以如果为了削减成本而偷工减料,一旦发生事故,那可是会危机生命安全的,这种做法实在不提倡。
至于说员工降低绩效,削减福利,如果是在不裁员的情况下,这也能理解,毕竟现在如果失业了很多人都不好找到新工作,总之车企有自己的言不由衷和不得已,但前提是不穿底线,不踩红线。
对此,你怎么看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