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里最近有一桩引人注目的事件——蔚来,这个曾以发布会奢华排场闻名的品牌,正悄然上演一场风格大转变。
李斌,那位曾经放言“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反正我亏了224亿”的豪气掌舵人,如今竟亲身奔波于各地换电站,手持咖啡进行竖屏直播,将新品发布会搬进了展厅。
这番景象,让人不免感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之烈,正如《世说新语》中“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透过这些细节,足见其所面临的挑战。
---
从“一掷千金”到“精打细算”:务实求生,还是被逼无奈?
李斌的这番转变,是主动的务实之举,抑或是被市场推着走的无奈之策?
过去,蔚来租用顶级影棚举办一场发布会,耗资高达数十万。
如今,他选择将这笔开支省下,用在刀刃上。
去年蔚来惊人的224亿亏损,无疑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因此,李斌今年反复强调降本增效,甚至亲自下场,五一期间穿梭于广州23个换电站,直播长达13小时,次日又马不停蹄赶往上海车展。
几天前,他还和乐道新任负责人一起驾驶ES6,完成了467公里的续航测试。
这股拼劲儿,活脱脱将“努力”二字刻在了骨子里。
但努力付出,能否直接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利润?
当发布会都简化为竖屏直播,李斌本人也仅仅是匆匆露面,这种“大卖场”式的推介方式,消费者是否买账,实在是个未知数。
毕竟,蔚来过往给人的印象是高端、有格调,如今突然“亲民化”,这种巨大的反差感,是会拉近与大众的距离,还是会损害其既有的品牌价值?
一个品牌公开强调“省钱”,往往也暗示着其运营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
主力车型“半代”之殇,乐道能否破局重生?
蔚来的销量支柱,无疑是5566系列车型。
去年,它们贡献了18万辆的销量,占据了蔚来总销量的九成。
今年,这些车型迎来了改款,内外焕然一新,并搭载了蔚来自研的芯片。
然而,其核心的三电系统,却依旧沿用老旧平台。
有汽车评论员直言,这次改款投入不小,但在发布会上,蔚来对电池、电机这些核心部件却讳莫如深。
用户追问为何不一步到位采用新平台,蔚来的回应仅仅是“换电站兼容老车型更为重要”。
这种答复,颇有些“顾左右而言他”的意味。
表面上革新不少,但深层问题却被巧妙规避。
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新平台迭代迅速。
5566系列车型若停留在“半代平台”,消费者购买后,其技术过时的风险将日益凸显。
李斌一句“换电站多就不焦虑”,固然点出了蔚来的换电优势,但这优势能弥补核心技术迭代的不足吗?
正如《论语》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坦诚面对技术短板,或许更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再看乐道品牌,去年仅售出两万辆。
李斌曾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扛起走量的大旗,但其首款车型L60上市时,虽曾有服务器因订单火爆而扩容五倍的传闻,实际月销量却长期徘徊在五千辆左右,数据着实令人尴尬。
此外,换电站的布局也是一大掣肘,去年底勉强突破两千座,如今虽已增至三千多座,但乐道车型能够使用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蔚来今年定下了44万辆的销量目标,但前四个月仅完成六万余辆,进度严重滞后。
李斌放出狠话,第四季度必须盈利。
但乐道尚未站稳脚跟,5566系列又深陷“半代平台”的泥沼。
尽管下半年将有新车型发布,并采用全新平台,但远水能否解近渴,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用户群体中,关于“新平台何时才能真正落地”的讨论此起彼伏。
李斌的拼劲儿毋庸置疑,他像一些同行一样频繁直播,但这种方式能否有效提振销量,尚需市场检验。
---
持续投入的换电网络,是竞争壁垒还是资金黑洞?
李斌依然奔波于全国各地的换电站之间,直播中言语愈发真诚。
然而,用户最关心的电池芯片等核心问题,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
蔚来眼下如同走钢丝,一面是严苛的成本控制,一面又要推动老车型改款,同时还要带领乐道品牌向上冲刺。
换电站的数量已达到三千多座,这无疑是蔚来独特且重要的资产,但也伴随着巨大的投入和运维成本,宛如《红楼梦》中“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资源虽多,但投入也大。
最近,李斌组织了一次续航测试,但测试数据与竞品相比,并未展现出显著优势。
这让人不得不深思:蔚来目前所强调的这些卖点,是否真正触及了消费者的核心痛点?
消费者在购车时,究竟是更看重换电网络的便捷性,还是车辆本身的性能、续航能力和价格?
多数消费者购车时,首先考量的无疑是车辆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据内部人士透露,李斌目前频繁召开会议,但具体的调整方向外界并不清楚。
用户群体中,关于“新平台何时才能真正普及”的疑问此起彼伏,这些都像悬在蔚来头上的利剑。
李斌曾表示,2025年要成为进步最快的公司,然而考虑到今年销量目标的巨大差距,这种进步究竟如何实现,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此前,关于蔚来与华为可能合作的消息不胫而走,但官方对此保持缄默,这无疑为蔚来的未来走向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综合来看,蔚来在巨额亏损的重压下,连发布会模式都进行了调整。
能否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关键在于新车型能否赢得市场青睐,以及乐道品牌能否成功突围。
李斌的执着与投入,能否最终转化为蔚来的盈利能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您看来,蔚来当前的策略,是明智的战略调整,还是形势所迫的权宜之计?
在日益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蔚来还有多少时间去书写自己的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