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U8L卖128万,这事儿吧,就挺魔幻的。
比亚迪感觉是彻底悟了,或者说彻底颠了。它根本不是在卖车,它是在给所有同行表演一个行为艺术,名字就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价格的蛋糕端走了,那仰望U8L就是连餐厅的桌子都给掀了,顺便把吊灯也拽了下来。这是一种姿态,一种不跟你讲道理,直接用钱和技术把你砸晕的闪电战。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然后你去看它的天赋树,什么全球首创全铝大车架,7系航空铝。讲真,我一个开着买菜车的中年人,看到这些词儿是有点懵的。我寻思着我上下班这路况,也不需要开着个星际战舰出门啊。这玩意儿的重点根本不是为了让你更安全,而是为了让你在酒桌上跟朋友吹牛的时候,能多一个听起来特别硬核的词儿。
什么叫侧碰零侵入?我给你翻译一下。意思就是,别人拿头撞你,别人的车变成了压缩毛巾,你车里的人还在讨论晚上吃什么。这已经不是安全了,这是一种物理超度,一种赛博金钟罩铁布衫。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过来递根烟问问你这科技树是怎么点的。
最离谱的是那个应急浮水。我每次看到这个功能,都觉得产品经理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你说一个花128万买车的大哥,他的人生场景里会有需要自己开车过河的环节吗?他真遇到这事儿,难道不是应该呼叫他的私人直升机吗?
所以这个功能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行为艺术。就是告诉全世界,别的车堵车的时候只能按喇叭,而U8L的车主,可以随时开启航海模式,把马路当成是自己的专属运河。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对拥堵的终极蔑视。就好像修仙小说里,大家都在御剑飞行,你直接开着星舰过去,就问你怕不怕?
还有那个二排,什么双零重力座椅,150度躺平,18点按摩。我作为一个每天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中年人,看到这个配置真的哭了。这哪里是车,这根本就是一个移动的ICU,一个让你随时随地都能躺平接受现实毒打的避难所。当老板在电话里咆哮,当客户在微信里发疯,你只需要一键躺平,让18个按摩点抚慰你受伤的心灵,世界瞬间就清净了。去他妈的全世界!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车比作移动ICU,可能有点损,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贴切?它卖的不是舒适,是情绪价值,是一种“世界与我无关”的勇气。
讲真,我最近在琢磨换电瓶车,主要图个方便,毕竟接孩子堵车的时候,电瓶车才是真正的任意门。
再说动力,零百加速3.5秒。OK,一个长得像移动城堡的大家伙,跑得比很多跑车还快。这事儿本身就非常不讲道理。就像一个三百斤的相扑选手,突然给你表演了一个凌波微步,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有啥用?没啥用。但就是爽。爽就完事儿了。这种感觉,就是加大加大加大,堆料堆料堆料,把所有能给的都给你,让你产生一种幻觉,你不是在开车,你是在开着一台能随时进行空间跳跃的陆地巡洋舰。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过去。
至于什么智能座舱、天神之眼,这些东西在128万的价格面前,都属于基础操作。都这个价了,你要是连个城市NOA都没有,那简直就是对科学的侮辱。这就像你买了个顶配的苹果手机,你不会去关心它能不能打电话,你关心的是它能不能让你在星巴克显得更有品味。一个道理。
所以仰望U8L这车,你不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它不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是一个图腾,一个比亚迪用来证明自己已经得道飞升了的法器。它和奔驰G级、特斯拉Cybertruck一样,进入了一种品牌玄学的领域。买它的人,买的不是车,买的是一种“你们这些凡人”的优越感,一种随时可以把规则踩在脚下的特权感。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所有的缺点,在你眼里都是优点。它的荒诞,在你眼里就是个性。
最终的结论就是,这车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制造问题的,给所有竞争对手制造问题。它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告诉你,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营销和技巧都是花里胡哨。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但能过,就是能过。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