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嘞,十一月的风终于舍得带点儿凉气了,但咱这种天天靠“小电驴”续命的打工人,闻着这风,总觉得里面有股火药星子味儿。
没错,酝酿了大半年的行业“大地震”,看样子是躲不过去了,咱们屁股底下这些,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千万辆“宝马”,一个都别想跑。
先不上价值,咱直接聊钱,这个能让你瞬间清醒的话题。
你最近去换电池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老板的笑容里都带着一丝“准备好被宰了吗”的禅意?
甭怀疑,这不是被害妄想症。
那个你平时新闻里都懒得看一眼的金属“铅”,价格坐上了窜天猴,一声巨响就冲破了一万八的心理防线。
它老人家一抖腿,下游的电池厂,屁股底下就像点了串天猴,全炸了。
那涨价通知发的,比我妈催我穿秋裤的微信还勤快。
今天这两个型号悄悄涨二十,明儿那俩主流的再跟进二十,跟唱双簧似的。
这么几个来回,一组平平无奇的48V20Ah电池,身价直逼四百五十大洋。
好家伙,这哪是换个电池,简直是给我这辆任劳任怨的“小电驴”请了个私教,办了张终身VIP,还带强制续费的那种。
这还不算完,有的厂家干脆桌子一掀,“爷不玩儿了!”
。
原材料比成品都贵,生产就等于为爱发电,索性直接停产看戏。
他们倒是潇洒了,咱们怎么办?
总不能学着哪吒踩风火轮去上班吧?
这场从产业链顶端刮下来的风暴,最后每一片雪花,都跟装了GPS似的,精准地砸在我们这些最需要它的人的脑袋上。
你还以为自己只是个平平无奇的骑车人?
醒醒吧,你早就身处一场全球大宗商品的赌局里了,只不过,你的角色是那个永远提供筹码的背景板。
就在我的钱包为了这几十块差价开始节食的时候,另一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实际上却跟我钱包息息相关的大事,也拉开了帷幕,这就是传说中能“重塑市场”的“新国标”革命。
按道理,九月一号起,新规就落地了,厂家只能生产“新国标车”。
这听着多棒啊,更安全,更规范。
可怪就怪在,你揣着钱去市场上逛一圈,能看到的“新面孔”屈指可数。
各大品牌的发布会开得跟明星走红毯似的,一个比一个靓,结果呢?
光打雷不下雨。
大家这是集体便秘了?
当然不是。
他们在憋一个大招,名叫“清库存”。
为了让经销商仓库里那些成山的“旧时代遗孤”能体面地退场,而不是砸在手里,厂家们默契地按下了新车上市的“暂停键”。
这是一场心照不宣的战略性拖延,本质上是用消费者的等待,来为渠道商的利润买单。
于是,我们就见证了一出现实版的“薛定谔的新车”:政策上它已经来了,但市场上你就是买不着。
这场大型行为艺术,终于在11月看到了终点线。
为啥?
因为12月1号就是“大限”,旧国标车彻底禁售。
所以,什么雅迪、爱玛、台铃这些老江湖,还有小牛、九号这种互联网“新贵”,憋了几个月的大招,终于要在11月像下饺子一样往外倒了。
可新车上市的锣鼓喧天,遮不住另一边的火烧眉毛:你手里那辆陪你上刀山下火海的旧伙计,“户口”问题进入了生死倒计时。
各大品牌最近都在疯狂给你发“最后通牒”,就差没在你家楼下循环播放“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的录音了,核心思想就一个:“大哥大姐们,11月15号之前,求你们了,赶紧去上牌!”
过期不候,后果自负。
你以为这是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
别傻了,这更多的是厂家在做最后的“风险隔离”,他们最怕的不是你上不了牌,而是你上不了牌之后,调头回来找他们的麻烦。
就在这一片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氛围里,福建那边,悄咪咪地干了一件特别拉好感的事。
同样是11月1号开始实施新条例,除了那些“上牌、头盔、别乱充电”的老三样,他们竟然把电动自行车后座载人的年龄限制,从之前的12岁,提到了16岁。
你别小看这一个数字的调整,这简直是给无数有初中生的家庭,精准地投递了一枚“解压阀”。
12到16岁这个年龄段,尴尬不?
自己上学吧,当爹妈的总有点不放心;坐公交地铁吧,未必方便。
偏偏之前的规定,还硬生生把他们从父母的后座上给踹了下去。
现在好了,这个口子一开,简直是功德无量。
这也让我们难得看到,原来“管理”这东西,不全是冷冰冰的条文,它也能弯下腰来,听一听咱们老百姓过日子里那点最实在的难处。
所以你看,这个十一月,对咱们这些“电驴骑士”来说,就是一出活生生的、五味杂陈的现实主义大戏。
一边是钱包在哭泣,一边是脑子在焦虑,一边又是眼睛在为新车犯选择困难症,但偶尔,还能尝到一点人性化政策带来的甜头。
这一切,看似乱七八糟,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别以为你只是在骑车,你其实正骑在一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接下来是把你吹上天,还是直接掀翻,谁也说不准。
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抓紧车把,随时准备,迎接下一个红绿灯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