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风云突变!
央视联手懂车帝,给市场上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来了个彻底的摸底。
结果嘛,几家品牌弹冠相庆,几家品牌黯然神伤。
这场测试规模空前,集结了近四十款车型,覆盖了各个品牌与价格区间,力求还原最真实的驾驶情境。
测试流程也相当严苛,从高速路到城市道路,甚至模拟了两百多次实车碰撞!
动用假人与道具车,实打实地检验。
央视这次出手阔绰,摆明了要制造行业震动。
当测评报告公布,舆论瞬间沸腾!
特斯拉,那个常被戏称为“韭菜收割机”的品牌,居然在高速公路测试中独占鳌头!
这...这... 让其他品牌情何以堪!
更出人意料的是,那些标榜技术领跑的厂商,像是背靠华为的品牌、小米、小鹏,通过率竟然不足半数!
比亚迪汉和小鹏P7+更是直接“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这耳光,扇得够响亮!
说实话,看到这结果,我有点发懵。
难道我们一直以来,都被“自主品牌崛起”的表象所迷惑?
先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细致地剖析一下这次测评。
这次测试最关键之处在于:所有车辆均购自市场,未经过任何厂家干预,也未进行任何特殊优化。
换句话说,本次测试如实反映了各家智驾系统的真实水准,未掺杂任何水分。
这其中颇有深意。
回想起之前,某些车企高管在发布会上,将自家技术吹得天花乱坠,什么“准L3级”、“完全解放双手”,结果呢?
被人抓包开车玩手机,还惨遭罚款!
这简直是大型打脸现场!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问界。
去年发生在山西的那起追尾事故,夺走了三条鲜活的生命!
事后调查才发现,并非所有型号的问界都配备了华为的紧急制动功能!
这简直是对生命的漠视!
再看看小米SU7,今年三月也发生撞击护栏并起火的事故,车上三人不幸罹难…… 小米后来承认,它的刹车系统居然无法识别锥形桶!
锥形桶啊!
这可是道路施工的标配警示物!
更早前,蔚来还曾发布一段高管一边品尝咖啡一边驾驶的宣传视频,大肆宣扬辅助驾驶的便捷性。
如今看来,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这些血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敲响警钟吗?
然而,某些车企似乎并未引以为戒,依旧在自说自话,标榜自己是“第一梯队”、“顶尖智驾”。
某品牌甚至将几万元的入门车型都贴上了“顶尖智驾”的标签!
这简直是将消费者视为无知的羔羊!
那么,究竟何谓“顶尖智驾”?
说实话,当下无人能给出确切定义。
最终解释权归厂家所有,消费者则被彻底蒙在鼓里。
这次央视的测评,犹如一盆冰水,浇醒了那些沉溺于自我吹捧的车企。
略有驾车经验的朋友都明白,实际路况远比测试场景复杂。
道路上的突发状况随时可能发生,比如行人突然横穿、车辆随意变道,令人猝不及防。
因此,无论厂商如何鼓吹,驾驶员都务必保持高度警惕。
辅助驾驶仅仅是辅助工具,切勿将其视为“全自动驾驶”,更不可轻信那些言过其实的宣传。
测试结果一出炉,舆论场立即炸开了锅。
有人质疑懂车帝的测评方法,但更多人是对车企的虚假宣传深感愤慨。
“宣传与实际体验天差地别!”
“误以为辅助驾驶可以完全替代人工操控!”
这些评论,字字句句都切中要害!
归根结底,现在一些厂家都在玩弄概念,将一些基础的辅助功能吹嘘为“顶尖智驾”,诱导消费者高价买单。
这种行为,往轻了说是夸大其词,往重了说就是欺骗!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自主品牌的智驾技术。
毕竟,技术发展需要时间,并非一蹴可几。
但是,厂家在宣传时,能否拿出更严谨的态度?
能否将风险提示置于更醒目的位置?
能否对消费者多一份责任心?
安全重于泰山,性命攸关啊!
马斯克这次倒是显得相当平静,在社交平台上回应,特斯拉的数据训练完全合规。
这话听起来略带凡尔赛意味,但也阐明了一点:数据积累和算法优化,对于智驾系统而言至关重要。
这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言:“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那么,国产智驾的前途在哪里?
我认为,唯有埋头苦干,潜心钻研,真正提升技术实力,而非将重心放在营销炒作上。
此次央视的测评,也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选购车辆时,切莫只看广告,务必多方了解实际情况,多试驾,多体验。
毕竟,自身的安全,终究要自己把控。
颇有意思的是,这次测评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国内的智能驾驶标准,是否已经滞后?
各家厂商各自为战,标准不一,令消费者无所适从。
是否应当建立一套更为统一、更为严格的行业标准,从而规范厂家的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呢?
最终想说,技术是硬道理,安全是铁律。车企们,可长点心吧!别再糊弄消费者了!
各位怎么看待这次的测评结果?
你觉得自主品牌的智驾技术真的落后了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一同探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