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新规,给新能源车市场投下一枚"深水炸弹":2026年起,插混车型免税门槛将从43公里纯电续航直接跳涨至100公里。这个近乎翻倍的技术指标调整,让不少准备购车的消费者捏紧了钱包——现在买的插混车,两年后还属于"免税族"吗?
一纸公告引发的行业震荡
三部门联合公告明确,2026-2027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将执行更严格的技术标准。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当属插混车型纯电续航要求从43公里提升至100公里,增幅高达132%。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解读称,这是"政策与技术发展同步"的必然选择,旨在推动产业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
新规对消费者的直接影响立竿见影:续航50-80km的入门级插混车型将面临淘汰风险。以某品牌热销的80km续航插混版为例,若未能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升级,2026年起消费者购买将多支出约1.5万元购置税。
技术指标调整全解析
纯电动车型迎来标准升级,GB36980.1-2021将被2025版替代。虽然具体电耗限值尚未公布,但文件明确新标准将"推动电动汽车节能降耗"。值得注意的是,3500kg以上大型电动车可参照3500kg限值执行,为高端电动SUV留出空间。
插混/增程式车型的新规更为复杂:除了续航门槛提升至100公里,还按2510kg整备质量分档设定能耗标准。在亏电状态下,2510kg以下车型燃料消耗需低于国标限值的70%,以上车型需低于75%;满电状态时,电能消耗分别不得超过限值的140%和145%。这意味着像理想L9这样的增程式SUV,需要同时优化发动机效率和电驱系统。
谁将被踢出免税名单?
首当其冲的是低续航插混车型。目前市场上仍有部分PHEV车型纯电续航在50-80km区间,这些"政策擦边球"产品将彻底失去免税资格。其次是高电耗纯电车型,参考2021版标准,部分续航短、车身重的微型电动车可能面临挑战。
特别提醒消费者注意过渡期节点:2025年12月12日前未完成申报的车型将退出免税目录。这意味着现在购买某些临界车型,可能享受不到完整的免税周期。
车企与消费者的双重博弈
车企正面临技术升级的紧迫课题。插混车型电池容量普遍需要从10-15kWh提升至20kWh以上,这可能导致整车成本增加5000-8000元。市场可能出现两种走向:2025年前低续航车型降价清库存,或高配车型因成本压力涨价。
对消费者而言,2025年底前是购买现款免税车型的最后窗口期。但从长期使用角度,建议优先选择续航120km+的插混车型,或电耗低于15kWh/100km的纯电车型。查询具体车型是否在《减免税目录》,可登录工信部官网检索最新公示信息。
政策收紧背后的产业逻辑
这次技术门槛提升,标志着新能源车政策从"补贴驱动"转向"技术驱动"的深层次转型。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政策更倾向于引导企业研发真正节能的产品。正如行业专家所言:"未来三年,新能源车市场将从规模竞赛进入技术竞赛的新阶段。"消费者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也要用更专业的眼光审视产品真实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