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卖爆5万,问界M9干翻BBA,极氪月销破2.5万,雷克萨斯被甩开几条街——这还只是2024年10月的战报。
你敢信吗?30万以上的市场,不再是德系三强的后花园,也不再是二线豪华品牌的“舒适区”。国产新能源正以一种近乎碾压的姿态,把凯迪拉克、林肯、甚至雷克萨斯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名字,按在地上摩擦。更扎心的是,凯迪拉克全年销量才11万多辆,同比暴跌超37.8%;林肯前11个月不到5万辆,也跌了近两成。而另一边,理想的均价都冲破30万了,用户还抢着买单。
所以问题来了:当国产新能源能把豪华感、科技感、舒适性全拉满,价格还更香,中国消费者真的还需要那些“油味”浓重的二线豪华品牌吗?
一、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得太快
我上个月去试驾了新款的理想L9,说实话,坐进去那一刻我就懂了——为什么有人说“开过理想,就回不去传统豪华”。
不是因为它有冰箱彩电大沙发(虽然这三个确实香),而是那种“无感交互”的体验。比如语音指令:“我有点冷”,空调自动调温+座椅加热启动+风量降低。整个过程不需要唤醒词,系统能识别语境,甚至能判断是谁在说话。这不是科幻片,这是已经量产的功能。
再看外观,理想的设计走的是“新现代主义”,线条干净利落,没有多余装饰。风阻系数做到0.23Cd以下,不只是为了省电,更是为了让高速行驶时更稳、更静。我在高速上开到120km/h,车内对话完全不用提高音量——这叫“高级的安静”,是传统豪华车靠厚隔音棉堆出来的,而理想是靠空气动力学和主动降噪一起实现的。
反观凯迪拉克XT6,内饰还是那套“盾形中控+物理按键堆砌”的老路子,车机反应慢半拍,语音识别基本靠猜。你说它做工不行?不至于。但问题是,用户要的早已不是“皮质包裹+木纹饰板”这套燃油时代的豪华叙事了。
二、问界M9:50万以上市场的“破壁者”
如果说理想是“家庭奶爸的终极选择”,那问界M9就是冲着“百万级豪车体验”去的。月销1.6万辆,价格50万起步,比保时捷卡宴还贵,结果卖得比谁都猛。
我在深圳试驾过M9,最震撼的不是它的零百加速(虽然3秒级也够吓人),而是它的智能驾驶系统。开启NCA(智驾领航辅助)后,在复杂的城市高架路段,它能自动变道、避让大货车、识别施工围挡,甚至能预判加塞车辆并提前减速。全程我只接管了一次——因为前方有辆电动车突然斜插,系统犹豫了半秒。其余时间,我基本在“监工”。
这背后是华为ADS 3.0的功劳:激光雷达+视觉融合+强大的算法模型。相比之下,很多二线豪华品牌的L2级辅助驾驶,还停留在“车道居中+自适应巡航”的初级阶段。沃尔沃引以为傲的Pilot Assist?稳定是稳定,但太保守,变道像老头散步,急不得也快不了。
还有座舱体验。M9用上了华为鸿蒙座舱,四屏联动,手机一碰即连,应用生态无缝流转。我朋友吐槽他刚买的林肯Z:“车机连个微信定位都转发不过来,还得靠截图。”——这不是技术落后,是思维代差。
三、极氪的“操控信仰”还在吗?
说到操控,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宝马。但在电动时代,极氪001 FR用实力证明:中国人也能做出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性能车。
我有幸在宁波国际赛道开过一圈001 FR,四电机布局,峰值扭矩超过1400N·m,零百加速2.02秒。什么概念?一脚油门下去,后背像被巨人推了一把,呼吸瞬间停滞。但这车最牛的不是快,而是可控。得益于电磁悬挂+高性能制动系统,入弯极限极高,出弯时四驱系统精准分配扭矩,几乎没有打滑。
对比之下,凯迪拉克CT5-V Blackwing虽然也有5.0L V8发动机,声浪炸裂,但油耗动辄20L/100km,日常通勤根本不现实。而且,它的智能化配置几乎为零,CarPlay都要选装。你说它是“驾驶者之车”?没错,但它服务的是上一个时代的人。
而极氪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既保留了驾驶乐趣,又拥抱了电动化和智能化。普通版001续航扎实、空间实用、车机流畅,让你既能跑山又能接娃,这才是新时代的“全能选手”。
四、二线豪华真的没救了吗?我看未必
讲真,我并不认为二线豪华品牌该“原地解散”。它们手里其实还握着几张好牌。
比如沃尔沃的安全基因。我试驾过新款XC60,它的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在夜间行人识别上表现非常稳定,多次提前刹停。这种对生命敬畏的态度,是刻在品牌DNA里的。再比如雷克萨斯的混动技术,第四代THS系统效率极高,ES300h百公里油耗不到6L,可靠性口碑极佳。这些都不是短期能复制的优势。
还有捷豹路虎的越野底蕴。发现运动版在非铺装路面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全地形反馈系统调校成熟,适合那些真正喜欢“走出去”的用户。国产新势力虽然也在推硬派SUV,但底盘调校和越野经验,仍需时间沉淀。
但问题是——这些优势,正在被“智能化短板”严重稀释。
一个典型的例子:你花40万买一辆林肯航海家,却要用手机支架撑着导航;而花同样钱买一辆问界M7,不仅能自动跟车、自动泊车,还能语音控制全车功能。消费者不傻,他们知道什么叫“价值错配”。
五、横向对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们拿几款典型车型做个简单对比:
车型 售价区间(万元) 智能驾驶等级 续航/油耗 用户口碑关键词
理想L8 33-39 L2++(NOA可用) 增程,CLTC综合续航1315km 家庭友好、舒适、智能化强
凯迪拉克LYRIQ锐歌 35-40 L2(Super Cruise需选装) 纯电,CLTC 653km 设计前卫、续航一般、车机卡顿
问界M7 25-35 L2+++(华为ADS) 增程,CLTC综合续航1300km 智能座舱、语音交互强、性价比高
雷克萨斯RX 450h+ 55-65 L2(LSS+) 插混,WLTP纯电续航68km 可靠性高、油耗低、配置保守
数据来源:各品牌官网、懂车帝2024年评测汇总
你看出来没?国产新能源不仅价格更低,智能化体验直接跨代领先。而二线豪华即便推出电动车型,也像是“油改电”思维的延续——补课而非引领。
六、未来会怎样?我的三点判断
电动化转型慢的品牌,注定被淘汰。别看现在还有人买凯迪拉克XT5,等三年后电池技术再进一步,谁还会为一台没有超充、没有智驾、车机还卡的“油改电”买单?
豪华的定义正在重构。过去,“豪华=进口+大标+真皮”。现在,“豪华=安静+智能+服务”。理想和问界的用户调研显示,超过70%的车主认为“智能座舱体验”是购车关键因素之一(来源:J.D. Power 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体验研究)。
二线豪华必须“断腕求生”。要么像沃尔沃一样全力押注纯电(EX30已初见成效),要么像林肯学习本土化研发(传闻下一代Z系列将专为中国市场打造)。否则,只会越来越边缘。
写在最后: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豪华?
前几天,我在交付中心看到一位大叔提车——他原本计划买雷克萨斯NX,最后却选了理想L9。我问他为啥改主意,他说:“我女儿说,爸爸,那个车能给她唱歌讲故事,还能自动开进车库。”
你看,新一代消费者要的不是“标”,而是“懂我”。
国产新能源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精准抓住了用户需求的变迁。它们用冰箱彩电大沙发解决了“舒适”,用高阶智驾解决了“轻松”,用OTA升级解决了“常开常新”。
所以回到标题:中国还需要二线豪华品牌吗?
我的答案是:需要,但前提是——你得先学会做一台“新时代的好车”。
否则,崩塌的不会只有销量,还有存在的意义。
各位车友,你怎么看?你会因为品牌情怀选择二线豪华,还是更愿意为体验买单?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我是爱开车也爱思考的“汽车真相我”,下期咱们聊聊:为什么说800V高压平台才是新能源的“胜负手”?
(PS:上次试驾被无人机拍到飙车,老板让我写检讨……你们觉得我冤不冤?)
全部评论 (0)